韩国外长时隔6年半再访北京,尹锡悦对华政策出现微妙变化
“我将迈出重要的第一步,为韩中关系发展创造新动力。”在5月13日一早飞往中国首都北京前,韩国外长赵兑烈在首尔金浦机场这样对记者说。
当天,赵兑烈飞赴北京,开启为期两天的访华之旅。
这是赵兑烈就任外长后首次应邀访华,也是韩国外长时隔6年半再次访问北京。
分析人士认为,此访可视为尹锡悦政府对华政策的微妙调整以及缓和对华关系的契机。但是,中韩关系能否真正改善取决于韩方的诚意和行动。
为何而来?
近年来,中韩外长互动虽然谈不上密集,但也借各种契机保持一定的节奏。
比如,2022年7月,两国外长在巴厘岛出席二十国集团(G20)外长会期间举行会晤;8月,时任韩国外长朴振访问青岛,展开任内首次中国之行;12月,两国外长还举行视频会晤。
去年7月、11月,中国外交部长王毅与朴振又分别在中日韩合作国际论坛、中日韩外长会期间有过交流与会晤。
今年2月,王毅与韩国新任外长赵兑烈首次通电话。
然而,距离2017年11月时任韩国外长康京和造访中国首都,赵兑烈的北京之行已“迟滞”6年半时间。
与此同时,自2014年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访韩、2017年时任韩国总统文在寅访华之后,中韩元首仅于2022年在G20巴厘岛峰会期间举行会晤,至今未实现互访。
对于具有重要政经联系的两个邻国来说,中韩高层交往的频率并不算高。
究其原因,中国社科院亚太与全球战略研究院研究员王俊生分析称,除了此前受到新冠疫情干扰外,更重要的是尹锡悦政府上台后奉行价值观外交、对美一边倒政策,对中韩高层交流造成影响。
此次韩国外长时隔6年半重启北京之行有双重动因。
其一,韩国作为轮值主席国需要为可能于本月底举行的中日韩领导人会议做准备。
其二,4月国会选举惨败证明尹锡悦执政未通过“考核”,以致其在经济、外交、地区问题等多方面承压,需要调整政策以回应国内不满。
无论是韩国疲软的经济还是日益紧张的半岛局势,在不少韩国民众看来,均与尹锡悦失衡的外交政策不无关系。对此,韩国国内一直存在反思声音。
韩国一些舆论指出,与美日保持步调一致,韩国得到的待遇并不理想。而中国与美国及其他西方国家正在恢复往来和沟通。
鉴于中国是韩国最大贸易伙伴,也是解决朝鲜核问题的关键参与者,韩国国内呼吁政府回归平衡外交,处理好对华关系。
韩国舆论称,派出外长访华、积极推动中日韩领导人会议,表现出尹锡悦政府寻求改善与中国关系,试图在外交上寻找平衡。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