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巨震来了
本周日,欧洲最大的经济体、也是欧洲最具影响力的国家之一——德国,将发生一件大事:德国大选。
虽然在周一的文章里我们已经提到过,本次选举最终的新总理人选将几乎没有悬念,但大选结果中另一个可能的胜利方及其所代表的历史意义,将震动整个欧洲。
德国,这个时至今日仍然背负着纳粹历史沉重负担的国家,它与英国和法国并列为二战和冷战后帮助塑造和巩固欧洲自由秩序和防御结构的三巨头之一。
而如今情况大变,外媒多次称,一股浪潮正在席卷德国,如果民调准确,该国极右翼民族主义政党德国选择党(AfD)将在周日后成为德国第二大政治力量。
评价称,这样一个被反对者称为“激进、种族主义、反民主”的政党被“抬上桌”,将意味着一次巨大的政治板块移动,这种影响不仅施加于德国,而且将覆盖整个欧洲。
英媒称,战后德国从未有一个极右翼政党取得如此大的成功,同时它却又一度被视为对这个联邦共和国及其宪法的威胁。甚至连法国极右翼代表人物勒庞所在的政党,都曾公布宣布在欧洲舞台上与德国选择党“划清界限”,并称该党的立场和民族主义名声过于激进。
有评价称,被极右翼还嫌“太右了”,不愧是“比激进还激进”。
那么就是这样一个极端政党,到底是如何一跃成为德国老二的呢?
“笨蛋,重要的还是经济”,这句话同样受用于德国,分析认为,德国一直被视为一个现代化、充满活力、技术先进的国家。其中,汽车工业是德国经济心脏的主要财富输送渠道之一。但近年来,德国经济模式的根本缺陷已暴露出来。批评者认为,它过于依赖内燃机汽车和化学工业等能源密集型、老式的产业。在默克尔16年任期内,德国还被认为越来越依赖来自俄罗斯的廉价天然气、美国防御保护伞以及对华出口。
而这些年发生的三件事,重创了德国,首先,特朗普上任,明确表示欧洲不能再依赖美国的安全支持和保障。美国在其第一任期内与欧洲多次发生争执,因此德国所依赖的美国保护伞变得不再牢靠;其次,近年来中国汽车工业发展迅速,电动汽车技术处于领先地位。因此对从德国进口汽车的需求较少。最后是俄乌战争,这导致高度依赖俄罗斯天然气的德国不得不寻求替代能源,从美国购买价格高昂的天然气,这间接导致了许多能源密集型德国企业开始出现明显的财务压力。
而这一切,都导致了德国如今经济低迷且停滞不前的原因,作为欧元区最大的成员国,其他欧洲盟友也因为德国经济萎靡,而对这个经济特区感到沮丧。
除了经济外,默克尔留给这个国家的另一个政治遗产——移民政策,也因为近年来非法移民的增多而成为了攻击对象,据统计,仅在2015/16年欧洲移民危机期间,德国一个国家就接收了超过一百万名寻求庇护者,主要来自叙利亚和阿富汗。此外,在俄乌冲突期间,德国还向120万乌克兰难民敞开了大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