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统一之后怎么办?

2023-07-21 1104 1
作者: 罗罡 来源: 新潮沉思录公众号

  近几年来,随着两岸情势的风云变幻,两岸民间的心理状态也发生了若干我们都心知肚明的变化。在这样的变局之下,国家对台接触的方针也显现出微妙的改变。

  从明面上来说,“惠台政策”似乎仍然存在,尽管多了一些针对“资助台独分子”的制裁措施,也出台了“调查贸易壁垒”的政策,不过一些迹象也似乎表明有关单位还是寄希望于国民党和所谓的“蓝营”势力,比如过去因不符合进出口规定而被禁止输入的台湾农产品,经过夏立言的游说后重新开放,又如马英九来大陆获得广泛的关注和照顾等。

  然而,相信许多关注两岸议题的读者们应该会注意到,一个过去较少站在聚光灯下的团体在这样的变局中被拱上了台前——即所谓的“统左”势力。无论是早已微博和其他平台上面活跃着的王炳忠、林明正,或是之前作为“想加入共产党的北大台生”而一时颇受关注的张立齐、王裕庆,亦或是近期走上风口的李东宪等或多或少都自称,或被人们认为属于这一股势力。

  像笔者这样对这一力量较为熟悉的读者们或许更注意到,近几年来中央较高层级相对固定的对台工作对象似乎比过往更为明晰了,由于一部分原因笔者不便直接点名,只能向各位推荐B站信息类UP主“底浪Wave”年初做的涉台专题视频,也推荐各位去比较一下“台联成立40周年纪念会”、“第十届大江论坛”、“第十五届海峡百姓论坛”邀请的台方人士和领导层级等等,自行品味其中意思。

  可以说,未来统一之后如果岛内有哪些力量可以起到配合统一后的改革,维护社会稳定的作用,那显然不会是蓝绿而是统左。相应的,在当前的局势下,这些被视为“统左力量”的党派和社团自然开始追求更深入的政治运动,以谋求台湾人民群众的支持(至少是理解),然而在运动的过程中,笔者逐渐发现到一些这一群体存在的相当严重而且亟须改正的问题。

  “支支吾吾”的统左

  就历史来说,我们可以粗略地把“统左力量”视为三种意识形态路线的松散集合,其一是从日本殖民时期传承下来的“反殖民”叠加台湾白色恐怖时期发展出来的“反封建”左翼运动路线;其二是1970至1980年代因保钓运动而激发起的“爱国、民族主义”运动路线;其三是2000年以后反对李登辉及民进党势力而从国民党或泛蓝阵营出走的“反分裂”路线。

  尽管我们从党史的经验而言,以上三种路线的分野并非不能联合,现实中三方的合作态势也算得上令人满意;然而,与当初苏共、中共的统战经验不同,眼下这种联盟缺乏一个清晰的、承担主导作用的意识形态力量,这导致台湾的“统左力量”迄今无法形成一套系统化的“政治纲领”,作为内部统一意见的理论基准,以及对群众进行工作的政治原则,从而导致在工作中经常表现出相当严重的“流寇主义”和“盲动倾向”。

查看余下73%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赞赏备注

长按二维码打赏

评论(共1条)

返回文章
登录
默认表情
添加
台湾人对大陆的看法,已经不是毛主席时代啦。台湾人反感大陆的腐败,反感大陆压制言论自由,反感大陆两极分化,反感大陆道德滑坡。
0条回复
已加载完毕

大家都在看

热评文章
热点文章
热赞文章
1
在『红歌会App』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