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日尔武装叛乱,法国屋漏偏逢连夜雨,美国剑指欧洲
最近非洲国家尼日尔爆发武装政变。
8月6日,尼日尔政变军人声称,该国面临外部军事干预威胁,宣布关闭领空。
尼日尔位处非洲北部的中间位置,但尼日尔是一个十分贫穷的国家。
这样一个小国发生武装政变,为何会引发国际社会关注?
因为尼日尔资源丰富,法国有19%的铀矿是从尼日尔进口,而且大家很清楚,尼日尔属于法国传统的势力范围。
这次尼日尔发生武装政变,民众更是高喊“打倒法国”的口号。
所以很容易让人们联想到国际博弈。
一种观点认为,这是俄罗斯做的局,是俄罗斯在针对法国。
另外一种观点认为,这是美国做的局,因为法国最近不听话,所以美国在给法国上眼药水。
本文就对这件事情的来龙去脉做个详细分析。
(1)来龙去脉
7月26日,尼日尔政变军人扣押了总统巴祖姆,引爆这次尼日尔内乱。
西非国家经济共同体(西共体)7月30日下通牒,要求政变军人一周内交权并恢复民选总统职权,否则就采取包括军事干预在内的一切措施。
8月6日就是所谓最后期限,所以尼日尔政变军人,才会关闭领空回应。
不过,截止目前,西共体还没有对此做回应,还没有出兵迹象。
来对尼日尔目前派系做个梳理。
总统巴祖姆是属于即亲法,也亲美。
尼日尔历史上曾经长期是法国的殖民地,即使到现在法国对尼日尔的影响力也是巨大的。
法国在尼日尔有1500人的驻军。
而尼日尔的全国正规军也只有5200人,所以,我是不觉得尼日尔这次武装政变,会没有外部势力的支持。
要是没有外部势力支持,单靠法国在尼日尔的1500人驻军,就足够平定尼日尔的武装叛乱。
而尼日尔除了法国之外,外国驻军最多的就是美国,美国在尼日尔有1000人驻军。
所以,对尼日尔影响最大的是法国,其次就是美国。
总统自然就是即亲法、也亲美。
这个在以往自然没啥问题,不过今年美国和法国之间,有出现一些矛盾。
主要是法国在听完我们高山流水之后,显然是有要发出一些独立声音的意思,至少在中美关系上,选择没有对美国一边倒的态度。
不过,在法国越来越多发出一些独立声音之后,马克龙被上眼药水的次数也增多了。
比如,6月27日,一名17岁的非洲裔快递员在巴黎郊区开车时,遇到警方临时检查,因为没有配合停车,遭警察枪击身亡。
这件事情引发了法国大规模骚乱。
这场骚乱导致2000多辆汽车被烧毁,数百座公共建筑被毁,3000多人被捕。
即使法国过去这些年,经常发生大罢工和骚乱,但6月底的这场骚乱也被认为是过去20年来最严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