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发大水,淹了互联网
京津冀地区的大水终于逐渐退去了,过去一周许多人都在经历一段混乱的日子,着实辛苦了。眼下灾情也并没有结束,吉林黑龙江等省份也在遭受着水灾的侵害。
这轮北方的大雨和大水确实出人意料,造成了很大损失。在这场灾难中,社会舆论实际上也发生了不小的混乱。这其中既有受灾群众的正当诉求,一般人的关切忧虑,但也涌起大量的浑水摸鱼,因灾求利之辈。
这种情形不是这场大水才有的。那些故意搅乱舆论,制造矛盾,以此牟利的人,消费了大众情感,加剧了信息混乱,摧毁了社会信任,实际上带来了不亚于现实灾难的次生灾害。这种食腐动物一样的营生日益壮大,几乎是逢难必起,日拱一卒,正成为当代社会舆论传播的一种痼疾,是需要好好讨论一下的。
有灾难自然会有坏消息
我们不妨先明确一点,任何时候,只要发生灾难,无论是人为还是自然因素,这种正常社会生活的失序一定会带来消息的混乱。在这种混乱中,人们的第一反应是准备迎接坏消息。这是一种基本的忧患意识、人之本性,大概从人类祖先还在和非洲狮子厮混时就有了。
而社会性或者组织性是什么,就是建立一种信任,人们愿意在灾难中相信并依靠组织,只要服从命令听指挥,就能够转危为安,化险为夷,甚至在成功抵御灾难后,反而会提升凝聚力,加强这种信任。
正因为灾难会带来信息的混乱,所以作为像政府这样的组织,有责任在灾难发生时,提供准确,权威的消息,并指出专业的指导,提供可靠的帮助。我参加过很多次系统性的灾情演练,舆情的发布都是特别重要的一环。当然,这个前提是你要说真事,做实事,有凭有据,而不是避重就轻,敷衍了事。
当代是一个大众媒体发达的时代,各种消息渠道很多,地方政府对舆论也没有太多管控能力。所以,基于公权力的消息既要及时,又要准确。而在大灾难正在发生的时候,这种既要又要,实际上是难以满足的。
虽然经常有人会体谅的说,忙于救灾没空管消息,但这其实是不完全正确的。提供正确的消息本身也是组织救灾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但我们也客观承认,当前的技术水平下,人力在面对天灾能力还是有限。
大灾之中,一线的干部群众或许连自顾都不暇,有限的力量忙于补缺堵漏,往往精疲力尽,急需增援,难免挂一漏万,更不可能面面俱到。因此,严重且不断发展的灾情,一定会造成消息的滞后,混乱。越是这种时候,人们越是期待消息,各种或真或假的消息也一定会满天飞,一段时间内的舆论混乱也必然无法避免。
人民天然有批评的权力
在这种难以避免的消息混乱中,我们格外关注的当然是坏消息,而这也让很多人觉得不舒服。当灾难发生了,各种消息满天飞,除了明确的谣言应该马上处理,大多数我认为还是应该让人抱怨,哪怕说的不那么靠谱。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