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郊爆炸,形式主义的伤疤
燕郊爆炸,这锅最终谁来背呢?
最终的调查结果还没出来,不过我们也可以透过这件事的种种乱象,试着分析一二。
一开始,他们是打算让炸鸡店背锅的。
事情发生还不到3小时,三河市应急管理局就发布通报(见下图),称“三河市燕郊一炸鸡店发生疑似燃气泄漏引发的爆燃事故”。
我之所以说他们打算让炸鸡店背锅,原因就是这句话,堪称结构完整、指向明确。
这句话,主语是“三河市燕郊一炸鸡店”,谓语是“发生”,宾语是“疑似燃气泄漏引发的爆燃事故”。
“疑似”两个字的位置,很微妙。
炸鸡店是确定无疑的,发生了事故也是确定无疑的,不确定的只是炸鸡店里的什么的东西怎么引发了事故。
也许有人会说,这样说难免有恶意解读的嫌疑。
但一般发生这种事,发出去的通报无一不是字句斟酌的。连小学生都懂的主谓宾结构,我不信他们不懂。
甚至到第二天凌晨的通报,他们仍然使用这样的表述(见下图):三河市燕郊一商户发生因疑似燃气泄漏引发的爆燃事件。
如此明确的指向性,几乎全网都认为是炸鸡店出事了,这就是一次带节奏的成功范例,炸鸡店被推上了风口浪尖。
或许他们没想到,打脸来得这么快。有记者去采访了炸鸡店的老板,结果老板表示:
“我们并未使用燃气,而是用电!”
炸鸡店的老板还透露,事发的时候,店内的员工还没上班。而且若是炸鸡店引发事故,招牌怎么还完好无损?
无论是无意张冠李戴,还是故意指鹿为马,反正是一脚踢到了钢板上。
3月14日16时30分许,这次事故调查的专家组组长刘福来介绍,爆燃事故原因初步判断为燃气管道泄漏。
看样子,事故的原因初步查清了。
当然,也就是看样子而已。真正的罪魁祸首,我看是屡禁不止反而不断滋生蔓延的形式主义。
据媒体统计,近3年来,燕郊已经发生3起爆燃或爆炸事故,均造成人员伤亡,也组织开展了多次燃气安全大排查。
随便在三河市政府官网和应急管理局的公众号一搜,各种安全生产风险隐患排查整治的信息比比皆是。
2022年,该市提出坚决打赢全领域安全生产排查整改、涉燃气液化气排查整改、燃气自闭阀和波纹管安装攻坚“三大战役”。
今年2月,提出开展消防安全集中除患攻坚大整治行动,这个大整治行动下面又有“六大行动”,分别是:大排查、大整治、大曝光、大排练、大约谈、大督导。
还是今年2月,又组织开展安全生产集中整治月行动,前天我在文中提到,关于这次行动那条会议的消息,已不翼而飞。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