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丢掉工业的国家,现状可悲!
前言:今天用3个国家的例子和大家讲讲工业对于一个国家到底有多重要——
已故的北大教授、中国现代化理论化研究开创者罗荣渠先生曾说过这样一句话:工业化是现代化的核心。纵观全球,那些抛弃工业的国家,如今都变成什么样了——
我们先来看下面这幅图,这是三个国家在2017年的产业结构。这三个国家是德国、巴西、尼泊尔。
大家先试试看,能不能猜出图中的1、2、3分别对应这三个国家的哪一个?
在我们的认知里,一二三产业(简单对应农业、工业、服务业),越发达所占比重相应越来越高。我们能确定国家1是尼泊尔,但是国家2、3呢?
如果看第一产业,国家3应该是德国,但如果看二产业,国家2似乎应该是德国,再看第三产业,国家2也更发达,似乎也应该是德国。
事实是:国家2是巴西,国家3才是德国。也就是说,从产业结构来说:巴西比德国“更发达”。
巴西1977年时的主要工业活动
巴西:过早去工业化,GDP急速下滑
南美真是一块乐土,自然资源好,还是唯一一块没有遭受一战、二战浩劫的人居大陆。
作为南美大国,巴西早在1880年代就开始了工业化进程,早在50年前,巴西就已是中等收入国家。一战期间,巴西工业产量增加一倍。到1920年,建起13万多家工业企业,铁路运营里程达2.7万公里。
在全世界经济大萧条、二战时,巴西在1930—1955年期间,工业年增长率近8%,工业产值占GDP已经接近1/4。
到1970年代末,巴西已经建立起较为完善的工业体系,拥有门类齐全的基础工业部门,巴西航空工业公司就成立于1969年。
巴西1977年时的主要工业活动
随后,在工业化的推动下,巴西在1948—1979年期间,GDP平均增长率达7.2%,其中,1968—1973年期间,更取得了10%以上的高速增长,被称为“巴西奇迹”。
但1980年代后,巴西逐渐掉入“发展陷阱”,其中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去工业化,大力发展服务业!
巴西三次产业结构变化
巴西在1970年代前工业化速度比较快,但是进入1970年代后,工业在整体经济结构中的占比逐渐下降,特别是进入1980年代后,降幅更为明显。到2017年,巴西工业在GDP中比重已经下降到21%。
制造业的经济增长贡献度
因为“去工业化”,导致巴西工业仍然集中在资源密集型领域,出口初级产品和中低端制成品,大量进口高技术制成品。
而最终结果是,失去了工业这个经济增长“发动机”,巴西经济增长明显失速。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