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在成为欧盟解体的导火索
01
法国是欧盟的支柱,但正在变成欧盟解体的推手。
最近几天,东方的韩国、中东的叙利亚、西方的法国出人意料地热闹。
韩国属于文人武斗未遂,因为韩国军方掌握在美国手中,韩国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武人。所有的所谓武斗,都是文人之间的口水升级而已。只要美国没有离开东亚,韩国基本上都是武斗未遂的局面。
叙利亚是赤裸裸的武斗。政府军和反对派几乎是不死不休的局面,只有一方被消灭才能阶段性结束战斗。什么叫阶段性?因为即便一方被消灭,又会有新的反对派诞生。所以叙利亚内战不会消停。
法国属于武人文斗,什么意思呢?就是左派和右派明显已经水火不容,但爆发武装冲突的概率不大。马克龙其实也很郁闷,自己就访问了一个沙特,回来后就面临政府垮台的局面。这个场景很容易让人想到赫鲁晓夫,出去度了个假,把政府给弄没了。当然由于法国总统并非终身制,马克龙也不会落得赫鲁晓夫一样的下场。但很明显,马克龙本人备受煎熬,昔日的鲜肉总统,这才几年的时间,已经变成了鬓白政客。有人说,权力是最猛的春药,但副作用也很明显。
事情的经过也非常简单。12月初,国民议会通过对政府的不信任动议,总理巴尼耶辞职,政府随之垮台。大家可能纳闷,法国那种体制下,换政府好像并不稀奇吧。
确实,法国更换政府并不稀奇,但议会推翻政府非常稀奇。在法国,上次议会推翻政府还是1962年,那是一个甲子之前的事儿了。
12月5日上午,法国总理巴尼耶前往总统府向马克龙递交辞呈。3个月之前,他才刚上台,是历史上最短命的法国总理之一。
02
今年9月份,马克龙满怀信心地任命巴尼耶为总理,希望他能够破解国内政治僵局并解决飙升的财政赤字。说白了,就是法国财政危机,马克龙希望巴尼耶能够开源节流。用官方用语说,巴尼耶是担负着伟大使命上台的。但说到底,他只是领了一个得罪人的差事。
法国总理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职位,可以说是二号人物。巴尼耶能够上台,那也是经历了左中右三方势力妥协认可的。然而这才3个月时间,右派就和左派联手,做掉了他。
现在法国政坛的格局大致如下:
1、“左翼”——梅朗雄领导
2、“中间派”——马克龙领导
3、“极右翼”——勒庞领导
按照法国的游戏规则,国会推动不信任动议至少需要288票。左右两边一合计,轻轻松松凑够了三百多张票。这个结果非常令人震撼,因为就在几个月之前,左右两边还是死敌。
巴尼耶之所以在短短几个月时间把左派和右派同时得罪,是因为他真的想为法国做点事,真的想把马克龙的“开源节流”计划执行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