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不能等到明星死了才开始担心流感

2025-02-08 361 0
作者: 北方朔风 来源: 新潮沉思录

  最近台湾女星徐熙媛(大S)在日本因感染甲流并发肺炎导致死亡事件引发全网讨论,不少人惊呼“流感竟然会死人”。说实话这种舆论现象挺让人无语的。的确,大S因流感去世这事跟她本身的情况,不够重视引起的延误治疗和日本处于流感高峰期导致的医疗挤兑都有关。但舆论这种反应还是说明,大众对于流感仍然还是非常轻视。现在已经是2025年了,人到底需要多少教训才能对一个严重的事情产生重视呢?

  疫情期间某些人某些言论先是将新冠说成“跟流感差不多”,然后是“不如流感”,最后到“小感冒”,不光误导了大众对新冠的认识,实际上也误导了对大众对流感的认识。流感作为已经存在几千年的传染病,也可以算是主要的流行病杀手之一。尤其在长新冠时代,大众免疫普遍下降,就连支原体等原本的弱鸡存在感都显著增强,甲流更是来到了一个活跃期。像日本最近就处于甲流大流行阶段,感染人数处在新千年以来最高峰。

  倘若以病毒遗传密码里的分子钟进行计算,那么甲型流感的直系祖先早在2000年之前就存在了,而甲型和乙型流感分道扬镳,则是在更早的四千年之前,这个时间虽然比不了某些分子钟可以上溯几万年的传染病,但是相较于人类文明的时间,两千年并不是个小数字。

  不过和其他的传染病不同,流感这一疾病在古代的记载,是十分少见的,因为它的症状和普通的感冒确实颇有类似性——很不幸的是,这个问题现在依然存在。

  希波克拉底在公元前400年记录了流感样的症状,这也被西方医学史认为是流感最早的记录,但是我们必须坦率地说,在当时的情况下,当时的医生不太可能把流感这种缺乏特异性症状的传染病和其他类似的多种呼吸道传染病区分开来;1510年,被认为是有记载的第一次流感大流行,一场巨大的呼吸道传染病,从亚洲蔓延到了整个欧洲,不过因为缺乏分子生物学证据和更有效的记载,也有学者认为这是其他的传染病。

  不过到了18世纪,或许是因为医疗记录系统的完善,或许是因为流感的传播更符合人类城市的模式,流感大流行的记录开始多了起来,医学工作者也开始对于这一传染病有更多的认识。19世纪的时候,人类发明了数种沿用至今的解热镇痛药,比如说阿司匹林和对乙酰氨基酚,它们虽然不能治愈流感,但是可以减缓流感带来的不适。

  1893年,在一次流感流行中,科学家从一名患者的鼻腔里边分离出来一种细菌,将其命名为流感嗜血杆菌——这确实是一种十分常见的致病菌,但是它并不是流感的元凶。而最夸张的一幕,无疑发生在1918,这场从美国爆发的大流感席卷了全球,导致了数千万乃至于上亿的死亡,它所收割的生命,甚至超过了当时刚刚结束的第一次世界大战,流感这一名词,成为了当时一代人的心理阴影。在1933年,科学家总算是分离出来了甲型流感病毒,意识到了这一生活在身边的病原体。

查看余下76%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赞赏备注

长按二维码打赏

评论(我来首评..)

返回文章
登录
默认表情
添加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

大家都在看

热评文章
热点文章
热赞文章
0
在『红歌会App』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