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松民:论中朝关系的新基础


  金正恩委员长访华,受到习近平总书记热情接待。

  这一事件在中国国内舆论引起了热烈反响,人们普遍感到高兴和欣慰,在朝鲜国内的反响是更加高兴和欣慰。

  朝中社、朝鲜中央电视台、朝鲜中央广播电台、朝鲜《劳动新闻》都用大量的时间、版面,播发、刊发金正恩此次访问的报道。

  显然,前一个时期中朝关系的相对冷淡在朝鲜国内干部群众中也引起了普遍担忧与焦虑,朝鲜的大规模宣传正是为了抚平这种情绪。

  当然,对中朝关系的改善感到沮丧和忌恨的人也是有的,譬如南方某大报的头版就在版面编排上做手脚,挑拨、不甘的心理跃然纸上。

  可是“有几只苍蝇碰壁,几声凄厉,几声抽泣”有什么用呢?中朝关系重归中朝同盟应该是大势所趋,今后如果不发生重大意外,《中朝友好互助条约》2021年到期后,将会第三次自动续约。

  最新的消息是,金正恩委员长已经接受了俄罗斯总统普京发出的邀请,将于4月10日到12日非正式访问莫斯科;4月27日,金正恩和文在寅将在板门店韩方一侧的“和平之家”举行会谈,这将是朝鲜战争结束以来,朝鲜最高领导人第一次踏上南朝鲜的土地;再加上拟议中的五月“金特会”,这似乎意味着,金正恩已经从神秘的“国际隐士”一跃而为国际舞台上最受欢迎的政治家。

  这当然是朝鲜“拥核”而非“弃核”的结果。

  “弃核”的萨达姆和卡扎菲的结局全世界都看到了,等待他们的要么是上绞刑架要么是死于乱枪之下,绝无礼炮、仪仗队和红地毯。

  世界大国的首都纷纷向金正恩时速六十公里的专列打开大门,这一画面意味着什么?

  很简单,这意味着统一的、协调一致的、以朝鲜“弃核”为目标的“国际制裁联盟”已土崩瓦解,而没有这样一个联盟,要迫使朝鲜“弃核”是不可能的。以今天的情势而论,即便美国以朝美建交为诱饵,朝鲜都不可能弃核。

  令朝鲜弃核的机会窗口已经关闭了,世界将不得不学会和“拥核”的朝鲜打交道。

  对中国来说,在美国已经明确将中国标定为战略对手,在朝鲜问题上挖中国墙角,并且用《台湾旅行法》摧毁中美关系的政治基础之后,继续和美国联手迫使朝鲜弃核是不合逻辑的,中国应该重新思考自己在朝核问题上的利益和立场。

  但我同时想强调指出,中国继续坚持“半岛无核化”的口号还是必要的。在“半岛无核化”的旗帜下,中国追求的近期目标是反对美国在日韩部署核武器,中期目标是反对日韩开发核武器,远期目标是美军撤出朝鲜半岛,直至撤出东亚。

  金正恩带领朝鲜突出重围之后,国内部分舆论的画风为之一变,但把年轻的八零后将军从嘲笑的对象变成偶像崇拜的对象,则大可不必。

查看余下54%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赞赏备注

长按二维码打赏

评论(我来首评..)

返回文章
登录
默认表情
添加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

大家都在看

热评文章
热点文章
热赞文章
0
在『红歌会App』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