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济中:"娘炮"不能占据国家主流文化舞台

2018-09-13 7483 0
作者: 贺济中 来源: 红歌会网

  今年9月1日,在央视播放的《开学第一课》节目前,组织了一批《娘炮》人物进行表演。引起了全国人民的愤怒,连主流媒体都发声了,新华网代表中国大多数老百姓的声音,于9月6日21时41分,微信公号“新华网”发布了“辛识平”的署名评论《“娘炮”之风当休矣》。而9月6日23时,“人民日报评论”在睡前聊一会儿刊文《什么是今天该有的“男性气质”》表示不认同所谓“娘炮”“不男不女”等带有贬损性的说法,并称“现代社会进一步拓宽了审美的场域,提供了更为多元的生活方式,也为对男性的审美提供了更多元的面向。”10多天过去了,关于娘炮文化的争论依然争执不休。

  最近在香港凤凰网上相继有人发表文章为《娘炮》文化站台,有人强调“性别不是二元对立的,每个人都有男性化和女性化的一面。”抨击反对《娘炮》文化是“用嘲讽的态度说别人“娘”,随意评价一个东西不好的人,大多数心胸和所理解的世界都是比较闭塞的。”

  《娘炮》文化的声音此起彼伏。更有甚者,中国关于《娘炮》文化的争论,引起了国外媒体的关注。据参考消息网9月12日称,“中国关于“娘炮”的争论,引起了BBC关注”。

  《娘炮》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在中国大陆出现,且登上了中央电视台的舞台,更是千百万青少年开学的第一课,演变成了中国的主流文化,难免会引起广大正义人群的反对。

  

  一、娘炮文化是一种时代的产物

  不可否定,“娘炮”文化在中国大陆的出现也是一种必然,是不可避免的一种社会现象。

  40年来,在中国大陆,出现了各种各样的文化现象,如伤痕文学、流行歌曲,武侠、色情小说。特别是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利用网络这个平台,攻击和污蔑人民的伟大领袖毛主席?攻击中国共产党,攻击社会主义制度,攻击和诽谤革命先烈,有人为历史上的汉奸翻案,有人为国民党反动派歌功颂德,有人鼓吹“性开放”等,吸引了不少粉丝,从而成了网络“大V”。在银、屏幕上到处是戏说帝王将相,才子佳人,还有抗日神剧。“小品”成了中国春晚舞台的支柱。媒体的各种版面到处都是商业广告,到处都有裸露的女性,性开放、笑贫不笑娼,无色不成文……庸俗、低俗、媚俗文化泛滥成灾。这些现象,为什么政府和主流媒体不抵制?而“娘炮”文化的出现就遭到抨击?这是不是不公平?因此,用以上的社会现象作为人们的审视标准,出现支持“娘炮”的声音也是一种必然。

  任何文化现象都必须有其生存的土壤。在社会主义革命建设时期,中国共产党坚持的是社会主义文化,所有资产阶级文化、封建文化都遭到抵制。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里,红色革命文化、无产阶级文化也同样遭到封锁。

查看余下68%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赞赏备注

长按二维码打赏

评论(我来首评..)

返回文章
默认表情
添加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

大家都在看

热评文章
热点文章
热赞文章
0
在『红歌会App』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