顽石:香饽饽该留下,臭鱼烂虾必须扔掉


  上午和一些年轻人谈传统文化,发现他们和一百年前的五四青年迥然不同的是,几乎都认为凡传统的东西都是好东西。教育与舆论影响之大,由此可见一斑。

  顽石将所谈内容整理成文,发出来,以期引起更多年轻朋友的思考。

  中华民族绵延数千年而不绝,有赖传统文化的砥柱之功,这一点毋庸置疑。因此,对传统文化必须予以足够的肯定。传统文化是个巨大的框,里边不仅有诸如诗词歌赋书画琴棋这样的香饽饽,也有众多像三从四德狎妓裹脚之类的臭鱼烂虾,这也是不容否定的客观事实。

  今天的人谈传统文化,就像当年的教条主义者“言必称希腊”一样,频繁得很,也时髦得很。好像说话不言及传统,作报告不引几句四书五经,就不是现代人了。彻底否定传统固然不对,矫枉过正,将那些腐鱼烂肉重新摆上祭桌,难道就对了?

  传统文化本来包罗万象,可当代人所谈传统文化,基本上只谈儒家文化,那咱今天也就随大流来说说时髦香艳的儒家文化吧。

  儒家文化的鼻祖是孔子,孔子的核心思想是“仁”,儒家思想精髓可以用“孝、悌、忠、信、礼、义、廉、耻”八个字概括,这些阐述应该不会有什么太多的争议。

  “仁”是个什么东西,儒学信徒的解释是“仁者爱人”。原来“仁”和“爱”是联系在一起的,多美好啊!只是在这一句里,无论是孔子还是孟子,都没有说清楚,“爱人”到底爱的是什么人,包不包括爱奴隶,爱弱势群体,爱低duan人口。其实,在《论语·学而》中有关于“仁”的最权威解释:“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同悌),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这段话的大意是,懂得“孝悌”的人就不会犯上作乱,可见“孝悌”就是“仁”的根本,也是做人的根本。照这个解释,从陈胜吴广喊着“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揭竿而起的一代又一代的农民起义,到共产党“唤起工农千百万”,推翻旧政权,建立新中国,那就都是不孝不悌,犯上作乱,大逆不道。

  《论语》记录的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论,基本上是对话的形式。当弟子们所言不符合孔子观点的时候,孔子都会予以批评指正。有子是孔子的学生,他阐释“孝悌”与“仁”关系之后,孔子并没有表示反对。也就是说,有子所论是符合孔子思想的。因此,我们可以作出这样合符逻辑的推论:孔子的核心思想是“仁”,“仁”的根本是“孝悌”,“孝悌”的根本是不犯上作乱。“仁者爱人”,爱的是谁,不就一目了然了吗?原来爱的是“上”,也就是君王。说到这里,大家明白为什么汉武帝以降历代专制统治者都特别尊奉孔子了吧,也明白儒家思想为什么会成为封建时代的正统思想了吧。

查看余下45%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赞赏备注

长按二维码打赏

评论(我来首评..)

返回文章
默认表情
添加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

大家都在看

热评文章
热点文章
热赞文章
0
在『红歌会App』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