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锡良:刑不上院士?



  1、南开大学校长曹雪涛院士被质疑论文存在问题。

  评:实事求是地讲,质疑者还算是比较客气的,只提出问题,未做定性。如果当事者真有科学的态度,就应该以最快的速度给出全面回应,不需要太复杂的调查。到目前为止,还只有三位第一作者用“确实用错了图片”做出解释。不能不说,很遗憾!

  科学的东西,并且是院士课题组的高水平文章,高达50篇文章存在相同的问题,竟然只是“用错了图”?高水平论文的图能随便错?用错率如此之高?除了作者自己相信,凡有科学精神的人大抵不会相信。

  这还不是问题的全部,真正的问题在下面:

  A,“阴谋论”又再次出笼,说这是美国人借打假之名打击中国科学家,打击中国对美国的科研超越。我劝网友们别这么狭隘了,咱们最应该要求的是还原实事真相,不是怀疑质疑者,真相出来了,如果曹院士被冤枉,大可还他清白,如果确有造假,阴谋也好,阳谋也罢,不应该揪出来吗?

  B,曹院士只是通讯作者,不是第一作者,即使造假,也不该怪他。这种想法之所以存在,大概因他们不在高校工作,不懂通讯作者的含义,以为通讯作者只是个发邮件的人。然而,事实上,通讯作者就是论文的实际得利者,真正署名第一作者的人,不是曹院士学生,就是团队重要合作者。

  通讯作者能获什么利?评职称,进职级,获称号,得奖金,等等。论文的好处,现在已经快飞天了,外界想象不到的大矿。如果该有的名利都拥有了,高水平论文还是很有用,可以维持他在本领域的学术地位,可以保证他在本圈子里的学术影响力,甚至是霸主地位。

  C,培养一个院士不容易,应该保护曹院士,不要计小节。坚决反对这种思想,这类成名较早的院士,本就不应该当官搞行政,学术行政化一直是中国的大病,一直在呼吁,一直改不了,这让许多聪明的科学家迷失了方向,不但未保护到学术,反倒是人才全被浪费掉。保护人才,必须是保护真才实学,不是保护某种荣誉。真正要动真格进行学术打假,就应该从院士开始,打一般的研究生不起作用。院士,尤其是知名度极高的院士,营造的圈子比一般人更大,造假的危害也更大,动真格打了他们,会让一个大圈子清醒,对营造风清气正的学术环境更为有利。院士成就,影响着国家决策,一旦造假,会造成重大政策误导。

  D,外国也有造假,曹院士的论文只不过是图片出点问题,不影响他的科学成就。这部分人基本不配谈科学,因为他们不知道论文的价值跟图片有多大关系。

  E、曹院士太忙,没时间看论文,大家都这样,不必计较。太忙,你就不要挂名,挂名,你就得负责,这就是科学的要求,科研圈,如果跟名利场一样,那就完蛋了。大家都一样,不证明可以原谅曹院士,揪一起,处理一起,揪出来多了,才会有人害怕,法不罪众,则众不畏罪。近三年,有近十名院士被质疑造假,最后都不了了之,制造了“刑不上院士”的误读。

查看余下58%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赞赏备注

长按二维码打赏

评论(我来首评..)

返回文章
默认表情
添加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

大家都在看

热评文章
热点文章
热赞文章
0
在『红歌会App』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