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昌明:竟把毛主席“一分为二”的思想,歪曲为“斗斗斗”?
——评哲学上“调和论”的新用语
一段时期来,黑格尔唯心主义的“正反合”理论大行其道。认为事物的发展,就是“绝对精神”的“流动”:“正题”——“反题”——“合题”。妄言大千世界无不都是这样“融合”着发展的。
黑格尔哲学是普鲁士王国的“国家哲学”,“是在哲学上替专制制度、替警察国家、替王室司法、替书报检查制度祝福。弗里德里希·威廉三世是这样想的,他的臣民也是这样想的”(恩格斯:《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现今,有人打着“理论创新”的旗号,给“正反合”披上一件外衣,改名“一分为三”,跨越时空,堂堂正正地进入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殿堂,这是明目张胆的招摇撞骗。
请看《“百度百科”:一分为三》条目的解释:
“一分为三”,系“哲学新用语,也称三分法、三点论、三元论,指事物作为矛盾的统一体,不仅要认识到包含着相互矛盾对立的两个方面,更要注意到真正对矛盾双方的统一与转化起关键作用的是第三者”。
若问:为什么要进行这样的“创新”?《“百度百科”:一分为三》的回答倒也直率:
“我们需要和谐哲学。对‘一分为二’做科学的非僵化的解释,对建立和谐哲学有学术和理论意义。XP同志说:‘从一九五七年下半年开始,我们就犯了‘左’的错误。总的来说,就是对外封闭,对内以阶级斗争为纲,忽视发展生产力,制定的政策超越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犯‘左’的错误原因很多,指导思想中的哲学思想出现毛病乃是重要原因之一。这就是无休止、无条件地宣扬‘斗争哲学’,天天讲‘不是东风压倒西风,就是西风压倒东风’。细究所谓‘斗争哲学’的思想基因,实与僵化理解‘一分为二’而形成‘矛盾、对立、斗争永远第一’的思维定势有一定关系”。
又说:
“由于‘一分为二’的提法有一定局限,不够圆满,存在着忽视或弱化矛盾同一性的倾向,故很容易被‘左’倾主张拿来作为自己的理论根据。这已为历史确凿地证明。周扬说,毛泽东晚年用‘一分为二’反对‘合二而一’,把对立绝对化,甚至认为‘综合’这一哲学概念也只能用‘一方吃掉一方’去解释,结果造成阶级斗争扩大化的后果。(《关于马克思主义的几个理论问题的探讨》)此说实为中肯深刻的结论。
“今天我们讲‘和谐’,讲‘和而不同’,讲‘双赢’,讲‘多元’,讲‘并行不悖’,表明我们已经能够科学地理解‘一分为二’,已经与只知道‘斗斗斗’的‘左’的思维决裂,已经更加全面地诠释辩证法了。我们今天虽然仍在使用‘一分为二’这个提法,但实际上对其内涵的理解和使用的范围,已经与以往有很大不同了”。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