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生:远方的贫穷——聊聊资本主义的城市化过程及其他(上)

2020-01-15 3509 1
作者: 安生 来源: 卢瑟经济学之安生杂谈

  人生不能只有眼前的苟且,还要有诗和远方。

  写这话的人,对远方的理解,十有捌玖只停留在大自然鬼斧神工,景色秀美,生活诗情画意上,从来没有深入理解远方的生活的艰辛。

  一般来说,保留大自然秀美景色的地方,都是物质生活艰苦,人口净流出的地方。

  因为经济落后,当地人“生而贫穷”,人口不断净流出,所以才能保持原生态。于是,文艺青年诗兴大发,二逼青年向往不已。

  一直想写这个话题,但是一直没有想好切入点,更没想好题目。

  与农业化社会不同,工业化社会的主要经济活动集中在沿海大城市。

  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下,由于一切生产行为的选址均以利润为考核核心要素,这种集中更加突出。人口往往沿海200公里以内的超大型城市。

  随着经济行为的集中和农业生产力水平提高,内陆的农业人口,纷纷或主动或被动离开家乡,进入城市,成为无产者。

  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下,由于缺少全国统筹,这种现象尤其突出。不仅如此,这些离开土地的劳动者,进入城市以后,往往只能从事最低级的简单劳动,成为廉价劳动力。除了其中极少数人铤而走险完成资本积累以外,其余绝大多数人最终将成为社会底层。更有甚者,他们的贫穷将会遗传给他们的后代。他们的后代,大概率将把贫穷继续遗传下去。

  同样是铤而走险完成资本原始积累,在工业革命时期,因为资本门槛较低,难度相对较小。相比之下,在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时期,因为产品全面过剩,大量资本被毁灭,残余大资本迅速垄断市场,所以难度极大。

  这是一种从英国的圈地运动开始的不可逆的过程。

  农业社会,马太效应是把农民从土地上剥离的动力被剥离的农民成为流民或者饿殍,其中的一部分人参加了起义军,一部分落草为寇,一部分投靠了豪强,一部分人参加了官军,多方在战场上赌命,胜利者有资格跻身新的统治阶级。

  工业社会,资本主义的工业化本身就是不断把农民从土地上剥离的力量。随着农业生产效率的提高,单位土地农产品的价值不断下跌,靠剩余农产品获得的日用品的种类和数量日益不能满足基本生活需要。农业生产的产量愈来愈依赖工业品,完全采用原生态生产的农业品,产量极低,甚至无法糊口。农业生产成为工业化链条中的一环,农业依靠工业品生产,农产品成为商品出售,农民购买工业品。相对小农经济,工业品处于高度垄断状态,工业品的价格上涨把农产品的利润压低到最低。农民单纯依靠自己的产品甚至无法温饱。

  即使在发达国家,这种现象仍然突出。大型农业公司(孟山都、泰森)控制农业,把低端生产外包给农户,农户使用大型农业公司提供的种子、化肥、农药、幼畜、饲料、兽药……产品或者由农业公司包销,或者上市销售,不论哪种方式,农民的利润都被压到最低,不得不依靠贷款经营,一旦遭遇天灾人祸,即被银行收走土地。那些拒绝和大型农业公司合作的农民,产量低下,缺少销售渠道,他们的农产品因为产量稀少甚至无法进入商业流通环节。小生产者与大资本的博弈之中处于天然的劣势,这一点,在农业生产中暴露无遗。

查看余下78%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赞赏备注

长按二维码打赏

评论(共1条)

返回文章
登录
默认表情
添加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

大家都在看

热评文章
热点文章
热赞文章
1
在『红歌会App』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