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松民:赵立坚是在行使“合理怀疑权”
“尽管他们说的冠冕堂皇,事实上却起到了阻挡援军,令赵立坚的勇敢突破变成了孤军深入的效果。”
01
—
新冠疫情在美国爆发以来,由于应对无方,总统特朗普、国务卿蓬佩奥等美国政要,以及一些议员、媒体、讼棍等试图甩锅给中国的意图越来越明显了。
甩锅对他们至少有两点好处,一是转移美国民众的怒火;二是对中国进行讹诈,以缓解美国日趋严重的经济困难。
还有一个更重要的意图,就是维护美国摇摇欲坠的领导权,防止中国取而代之。
在忍无可忍的情况下,中国进行了非常克制的反击,最引人注目的就是外交部发言人赵立坚在推特上对美国提出了质疑。
不料,赵立坚的逆袭,却招来了国内一大批“理中客”的不满。
他们摆出一副不偏不倚的臭面孔,用各种似是而非的大道理指责赵立坚和爱国民众。
但尽管他们说的冠冕堂皇,事实上却起到了阻挡援军,令赵立坚的勇敢突破变成了孤军深入的效果,等于帮助了美国。
02
—
在对他们的谬论一一进行驳斥之前,先解释一下什么叫“理中客”。
所谓“理中客”,就是理性、中立、客观的缩写或简称。
这三个词无疑都是“好词”,可关键在于,一切讨论都是在具体语境下、针对具体问题展开的,完全排除立场、情感的讨论是不存在的。
在这个问题上,毛主席有过深刻论述:
“在阶级社会中,每一个人都在一定的阶级地位中生活,各种思想无不打上阶级的烙印。”(《实践论》)
所谓“阶级的烙印”,通常是以立场、情感的形式表现出来的,最终归结为政治认同。
毛主席的话是普遍真理。不同阶级、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之间,都必然会有不同立场、不同情感、不同政治认同。
美国人对星条旗有感情,中国人对五星红旗有感情,这种区别是一种客观存在,不承认这些,就缺乏起码的实事求是精神。
概括来说,没有超越立场、情感、政治认同的“理性、中立、客观”,也只有在共同的立场、情感和政治认同的基础上,才能进行“理性、中立、客观”的辩论。
03
—
在舆论场中,“理中客”经常会让爱国网友产生不舒服、 甚至厌恶的感觉。
为什么呢?
因为“理中客”们总是喜欢以贬斥、嘲讽自己的祖国作为开场白。
他们的逻辑是这样的——
因为我贬低了自己的国家,这就证明我没有立场;因为我没有立场,所以我的观点就是客观、理性的。
但正如前面所分析的那样,不存在完全摆脱了立场、情感的“理中客”,当中美舆论战渐趋白热化的时候,放弃了中国立场,就必然站在美国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