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南:中国黑为什么喜欢方方日记?

2020-04-09 11301 6
作者: 司马南 来源: 昆仑策研究院

  观众朋友大家好!

  这里是司马南频道。今天是2020年4月7号,现在太阳快落山了,我在北京的书房里跟各位说说关于方方的事。

  方方是个女作家,比我大一点,差不多65岁左右,现在已经退休了。她写过很多作品,有的还获了奖。

  说实话,过去我对这个作家了解不多,但是去年,有一本书叫《软埋》,写土地改革的。我认真读了这本书,读了不止一遍。这本书给我的印象 ,用天津话说“不老好”,还是有点问题的。因为这本书把土地改革写得不像样子,用我们这个年纪理解的语言就是她在否定土改,用写小说的方式表达强烈的政治信念。否定土改对1949年建政的共和国来说,要的是抽取积木底下吃劲儿的那一块。

  最近方方日记火了。

  疫情期间,生活在武汉的方方出不来,她就把身边的一些事儿,包括听到的、看到的、朋友的、同事的,点点滴滴记下写成文章,然后在网上贴出来,取名叫作方方日记。

  大家知道,日记其实是私人化的东西,是不公开的。把日记公开来,只能说她托日记之名,其实写的不是日记,而是关于疫情的纪实。

  可是作为疫情的纪实,她又没有亲历一线,也没有采访,只是家长里短,把道听途说的事情记载下来。勉强说,这是非常独特的文学题材:道听途说的、家长里短的、身边发生的,甚至是传言联袂成篇,变成了一本有60篇之多的笔记。

  从文学角度来看这本所谓日记,它成为一种新的文学现象,引发别人的关注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它不仅仅是个文学问题。之所以引发争论,也不是什么文学争论,不是观察问题的视角大与小的争论,也不是写光明写黑暗的争论。之所以引发争议,不是因为她写得好,也不是由于文学题材新,更不是因为日记满足一些人对日记窥视的愿望,而是因为这个日记成为一种独特的、传播学意义上的典型。

  怎么理解呢?

  就是说,如果她自己写日记,哪怕是在朋友的一些公众号或微博上转载也没事儿,写日记的人成千上万,她之所以显得那么独特,缘始于一种聚焦效应。聚焦就是大家扎堆来看,人群不是自然形成的扎堆,而是推手推波助澜的结果。根据我们在网上十几年的经验,大约二十年的经验,网络上面一件事情如果爆火、爆款,突然一下子,所有的人都在传,甚至越传越邪乎,说后边没有推手,我是不相信的。

  那么谁是方方日记的推手呢?

  国内有资本控制的媒体,国外有中国黑全媒体机构,报纸、广播、电视、互联网、出版社,一体化的。

  方方日记的推手怎么有那么大的能量,把日记推至全网、推至海内外?人们又在争论什么?争论的人为什么平静不下来?这些问题都是内涵很丰富的。

查看余下79%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赞赏备注

长按二维码打赏

评论(共6条)

返回文章
登录
默认表情
添加
司马又把对付小崔的那套小伎俩拿来献丑了,上蹿下跳,兴风作浪,唯恐天下不乱。在80,90后眼里你都不是什么好鸟。你口口声声喊着举报调查,敢不敢建议安全部调查一下,在我们国家有没有里通外国的间谍,他们打着爱国的旗号,干着美蒋特务的勾当,在和平时期阶级斗争这根弦一定不能放松。
0条回复
你和和尚在不厚倒霉时的表演,就说明你是个投机分子。
0条回复
送去美英法意享受西方资本主义的民主自由和人权吧,挺尸袋准备一个就行
0条回复
不正的老女人。
0条回复
方方已经犯下叛国罪和贪污罪了,执法部门愿意法办她,以维护法律的尊严么?
0条回复
评论她 太无聊
0条回复
已加载完毕

大家都在看

热评文章
热点文章
热赞文章
6
在『红歌会App』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