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志坤:挣脱美国之路漫漫无期——评德美关系及其发展前景


  最近,德国与美国关系频涌波澜,引起广泛的注意。

  一是美国总统特朗普已经指示,美国要从德国撤走1万名美军官兵,给德国一个颜色看看。德国总理默克尔则直接表示,不参加特朗普召集的七国集团峰会。

  二是一个时期以来德美两国之间围绕提高军费开支、北溪二线管道等诸多问题争议不断、接连龃龉。

  鉴于上述两方面的问题尽皆干系重大,于是,有关德美关系的未来就引起了人们相当大的兴趣:未来会不会发生德国挣脱美国怀抱而谋求战略独立呢?如果那样,在德国的带动下,欧洲就有可能同美国分道扬镳、各行其是了,如果发生这样的事情,不啻是全球战略局势的一记福音。

  但是,笔者以为,这充其量就是一种渴望而已,在可预见的时间内并不会发生。

  坦率地说,德国与美国之间确实存在结构性的矛盾。

  从历史关系上说,德美之间不存在战略上的“互信”,德国的潜力与能力历来都是英国的一块心病,因而也是美国的一块心病,霸权非常清楚的是,要想在战略上统治欧洲,必须首先压服德国。遥想当年,成立北约的宗旨,第一位的是对付苏联,而仅次于这一点位居第二项的任务,就是为压制和框住德国,使之只能在美国人英国人所框定的框架内存在,时至今日德国也不可越雷池之一步,为此,美国英国伙同法国一起给德国设置了种种战略枷锁,可谓量身定制,而枷锁的钥匙则一直拿在他们手里毫不放松;对德国人而言,历史经验证明,法国人限制不了德国的崛起,但英国美国则不同,历史上德国的两次战略崛起都被美国所打垮,真正从根本上将德国击败的是美国,没有美国,即便是英法联手,再拉上东面的苏联或俄罗斯,德国仍然可以与之相抗衡,可一旦把美国压上来,德国就不堪承受了。这是一条基本的历史经验。第一、第二次世界大战美国两次将德国打倒在地,对此德国人总体上不会欢欣鼓舞,而是感到愤懑无奈。在德国人看来,欧洲应该是欧洲的人欧洲,既不是美国的欧洲,更不是英国的欧洲。可是现在,差不多整个欧洲都处于美国的战略统治之下,就连各国军费开支多少、军队建设规划等,都要听从美国的安排和意见,甚至于连一个石油天然气管道路径都必须遵从美国的旨意才行,这种状况无论如何都令人感到痛苦。所以,从根本上说,德国并不甘心于美国的战略统治。在相当一个历史时期内德国人大概不会忘记这样一个事实,即当年冷战结束两德即将统一之际,英法试图阻止这一进程,而他们这样干,显然也得到了美国的首肯与认同。

  从现实格局上讲,德美之间的关系严重不平等。尽管冷战结束都已经过去三十年了,尽管德国已经实现了统一,但二战以来套在德国头上的战略枷锁一个都没少,德国在政治、军事、经济等各方面都被重重限制,德国国防军被置于美国的指挥之下,美国在德国大量驻军,建立有多个军事基地,还部署有核武器,全面控制与看守着德国。所以,德国同美国的关系,表面上礼貌有加,但背后的实质其实就是统治者与被统治的关系,或者压迫与被压迫者的关系。这样的关系谁都不会满意,德国更不会满意。在美国的战略统治下,现如今的德国仍然是一个经济意义上的德国,政治层面而言只是一个拥有部分主权的国家,而从战略高度上看,其实就是一个战略殖民地,不过是霸权的仆从而已。德国在经济上对欧洲的支撑,德国在全球范围内经济上的活跃,都没有改变和动摇这样一种状态。

查看余下48%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赞赏备注

长按二维码打赏

评论(我来首评..)

返回文章
默认表情
添加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

大家都在看

热评文章
热点文章
热赞文章
0
在『红歌会App』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