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松民:评《八佰》——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

2020-08-30 3963 4
作者: ​郭松民 来源: 昆仑策网

1.webp (23).jpg

  “是人民战争胜利万岁,还是国军抗战胜利万岁?”

  01

  《八佰》的票房已经突破10亿了,但还在继续快速上涨,和去年正式上映前突然因“技术原因”撤档相比,《八佰》的遭遇可谓冰火两重天。

  非常有趣的是,去年曾经“难过憋屈”(冯小刚语)的导演管虎,今年正是应该扬眉吐气的时候,但却引人注目地沉默着,迄今为止,还没有看到他对此事的任何评论。

  《八佰》的火爆,大致是这样几个因素叠加的结果:

  主流文化精英对去年民间批判《八佰》的报复性反弹、多年来“民国范儿”美化民国以及主流媒体对国军过度宣传所做的铺垫、影院停工数月所导致的观影饥渴、以及华谊铺天盖地的营销,等等。

  当然,也包括影片本身所制造的噱头与视觉奇观。

  管虎心里应该是很清楚的,作为文化商品,《八佰》只要大卖就可以了,但作为电影,票房之类,无非一时泡沫。《八佰》如果要在时间长河中站得住脚,还要在另外一些标准,主要是政治标准和艺术标准前接受检验。

  我认为,无论今天如何喧嚣,待到浮华散尽、尘埃落定,《八佰》之于管虎,正如《无极》之于陈凯歌、《满城尽带黄金甲》之于张艺谋一样,成为他个人艺术生涯中的一个难看的“胎记”。

  它让我们看到,一个电影导演,如何陷入了不能自圆其说的悖论,左支右绌,居然想以在空中连续跨两步的方式越过一条壕沟,但终于以一种非常难堪的方式跌了下去。

1.webp (24).jpg

  02

  根据管虎自己的叙述,触动他拍“八百壮士”的原因,在于四行仓库的特殊位置:隔着一条苏州河,一边,战火纷飞,另一边,灯红酒绿,这是一场罕见的有“观众”的战争。

  管虎在自己的微博中写道:

  “那个年代的普通民众,从事不关己的看客到被感化、再到觉醒,这一路,正是中国军人用生命之火为之照亮的…!”

  管虎被自己的发现所感动,于是开始筹拍这部电影。

  但是,很可能,待到这部电影上马之后,管虎才发现,自己的“感动”纯属多余,事实上谁也没有被“照亮”。

  苏州河南岸租界里的人,正如钱钟书在《围城》里所描绘的那样的,四行仓库之战结束后不久,

  “阴历新年(1938年)来了。上海的寓公们为国家担惊受恐够了,现在国家并没有亡,不必做未亡人,所以又照常热闹起来。”

  他们打情骂俏,醉生梦死,张爱玲的以“女人……女人一辈子讲的是男人,念的是男人,怨的是男人,永远永远”为主题的小说,就是在此后几年里火起来的。

  国军自己也没有被“照亮”,一个多月之后,他们就丢了南京,发生了南京大屠杀,很快又了丢了武汉,重庆也几次差点丢掉,一直到日本快要投降的1944年底,都是一副萎靡不振的样子,搞出了豫湘桂大溃败。日军投降时,居然找不到国军,陆军总司令何应钦受降时,腰弯得比日军降将还要低。

查看余下74%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赞赏备注

长按二维码打赏

评论(共4条)

返回文章
默认表情
添加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

大家都在看

热评文章
热点文章
热赞文章
4
在『红歌会App』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