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松民 | 《金刚川》:牛仔对决张飞?
01
—
看电影《金刚川》,令我想起张艺谋1987年拍摄的《红高粱》。
在《红高粱》中,姜文饰演的余兆鳌,在目睹了罗汉大哥与秃三炮被日寇剥皮的惨象之后,决计为他们报仇,和日寇以命相博。
但是,作为一个前现代的农民,他用来对付日寇的,不过是几缸浓烈的红高粱酒,鸟铳和砍刀,而日寇则已经用汽车、机枪、手榴弹等现代技术兵器武装起来了。
结局当然是惨烈的。
在《金刚川》中,张译饰演的高炮排长张飞,在目睹了师父兼“兄弟”,吴京饰演的关磊被美军飞机“丧门神”炸成碎片之后,也决计要为他报仇。
他在炮位前点起三堆篝火,自我暴露目标,对俯冲而来的“丧门神”怒骂:“做个了断吧!”
他的结局也是惨烈的,炮位上所有战士全部牺牲,自己也负了重伤。
张飞不依不饶,带着仅剩的一发炮弹艰难地挪到另一个炮位,终于击落了“丧门神”,但不旋踵就被美军轰炸机投下的凝固汽油弹烧成了一具“铜像”。
张飞和余占鳌,两个不同历史情景中的人,却不太合逻辑地具有几乎完全相同的精神结构——都愿意为兄弟慷慨赴死,“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
余占鳌这样做是可以理解的,因为他未经政治启蒙,只能凭着血气之勇与日寇一决生死。共产党员罗汉大哥在这一地区犯了错误,他把精力主要用于争取土匪秃三炮参加抗日,却不是用来发动群众。
但张飞则不同,他已经是中国人民志愿军的一名基层指挥员,负责指挥大桥旁边仅有的两门高炮。他当然很清楚,他的使命是确保大桥安全,确保主力部队安全渡江,而不是为了“兄弟”一决生死。
现在,他为关磊报了仇,但大桥的天空却敞开了,美军飞机可以不受干扰地自由投弹了——这真的是关磊、张飞想要的吗?
也难怪会有小学生看完电影,会若有所思地说:
“是美国人放过了我们!”
02
—
《金刚川》的故事,在一定意义上,可以概括为“牛仔对决张飞”。
美军飞行员希尔,在目睹僚机被击落后,拒绝返场的命令,怒气冲冲地取下头盔,戴上牛仔帽。
美军飞行员似乎酷爱牛仔帽,他们经常会在关键的时刻戴上它。
在1964年库布里克拍摄的《奇爱博士》中,那位操着德州口音、对投放氢弹近乎偏执的B-52轰炸机机长,就戴着一顶牛仔帽。他下到弹仓里亲自动手排除故障,就在这一刻,弹仓打开了,他就骑在氢弹上,一边挥舞牛仔帽一边飞向目标。
牛仔帽,是牛仔精神、美国精神的外在象征。
由于受好莱坞潜移默化的影响,对许多人来说,美国西部牛仔是具有英雄主义和神秘色彩的人物。
热烈鼓掌。
这种看法是错误的。
1949年12月,毛主席谈到了《古城会》说:当时在古城的张飞看见从敌人营垒回来的关羽,对他提出种种疑问,是张飞有警惕性的表现,是完全正确的。但关羽一旦斩了蔡阳,用行动表示了与敌人划清界限,张飞便开门迎接关羽,又兄弟团结共同对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