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志坤:中美战略斗争之大浪淘沙
人类历史经验的证明,每一场浩大的战略斗争都大浪淘沙,原来一些看似满身光环、声名远扬的人被无情淘汰,原来一些美轮美奂、流光溢彩的理论学说也被无情冲垮,从而换上一批新人,建树全新的战略思想。
中美战略斗争也是这样。虽然这场战略斗争刚刚开始,未来怎样发展还不得而知,但从基本的历史经验出发,这场浩大的战略斗争也注定要成为一场强烈的大浪淘沙的过程,我们不妨就此进行一点粗浅的探究。
其一,淘汰一大批蠢才庸才
历史往往上演这样的滑稽剧:曾经在过去历史大潮中勇立潮头的弄潮儿,往往在新的历史大潮面前茫然无措、颟顸无能,比如二战爆发之际法国的甘末林、贝当等人,也比如著名的马奇诺防线,这些人和事此前都被吹嘘的神乎其神,有些人俨然成了国民英雄,可是,在新的巨变与考验面前,他们都一概表现得十分无能。
资本主义国家是这样,曾经的社会主义苏联也是这样。二战之前,苏联拥有一众大名鼎鼎的军事元帅,布琼尼、铁木辛哥、伏罗希洛夫等,他们也一概都被视为国民的偶像和国家的脊梁,结果在新的现代化战争面前根本无法适应,败绩连连之下,很快被淘汰出局了。
军事上是这样,政治上也是这样。二战之前,英国的张伯伦、法国的达拉第等都曾是声名鹊起的政坛名家,在一个时间内真的是呼风唤雨,这些人往来穿梭于各国之间,纵横捭阖,不仅达成了许许多多的“高度共识”,而且还用各种法律层面的协议文件塑造当时欧洲秩序与格局,号称缔造了普遍安全与永久和平。但结果无情地证明,他们所捏造的这些东西一概都不过是海市蜃楼而已,在新的历史大潮面前转瞬间就被冲得无影无踪,而这些风云一时的人物也成了后来人们所谈论的笑料。
历史事实表明,在严酷的战略斗争面前,只有那些具备足够勇气、意志和能力的人才能适应胜出而不被淘汰,至于那些平常看似光彩,实则在智、勇、仁等方面存在结构性缺陷的人,则难逃被吞没的历史命运。
中美战略斗争这个大潮也将是这样,在其浩大的运动过程中,旧的“王侯将相”们将被无情淘汰,而新的英雄豪杰将在其中诞生辈出,这是一条基本的历史规律。现在,在中美关系这个领域,有些“专家、学者”很活跃,很知名,简直有点海内外追捧、台上下都火的架势,有些人甚至自以为有经天纬地、宇宙再造之才!但不客气地说,这都是假象,都不过是风暴来临前虚幻的表演而已,也就是说,中美战略斗争目前还未发展到淘汰的阶段,一旦进展到那种地步,这些人就将如秋天的蚂蚱一样,蹦跶蹦跶就销声匿迹了,借用毛泽东主席的话说,就是“冻死苍蝇未足奇”,而只有那些智勇兼备、仁德俱有的人,才有可能成为浪潮中的弄潮儿。
大浪淘沙,大部岛礁未归中华。
大浪淘沙,大部岛礁未归中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