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健芝等︱核污水:将辐射污染扩散到全球的威胁
原文导语
2021年4月13日,日本政府举行内阁会议,正式决定向海洋排放福岛核电站含有对海洋环境等有害物质的核废水。在洋流作用下,放射性物质的污染将扩散到整个太平洋乃至全球海洋环境中,影响到全球鱼类迁徙、远洋渔业、人类健康、生态安全等方方面面。
辐射污水会对环境和人体造成什么影响呢?2020年8月,美国《科学》杂志发文称,福岛核污水中含有多种放射性成分,其中的氚,难以被清除,含量非常高。另外一种同位素碳 -14,很容易被海洋生物吸收,碳 -14在鱼体内的生理浓度可达到氚的五万倍。这些放射性物质对人类同样具有潜在的毒性。而且,碳 -14的半衰期长达5370年。国际环保组织“绿色和平”在 2020年10月23日发表的报告指出,污水一旦排放入海洋就将损害人类的DNA。
本文选自《福岛/辐岛:十年回首诘问》,书籍详细信息请参见今日第二篇推送“每日一书”。感谢“三联书店三联书情”公众号授权转载!
2021年4月13日,日本政府举行内阁会议,正式决定向海洋排放福岛核电站含有对海洋环境等有害物质的核废水。
2020年10月,日本政府打算拍板把福岛核电站存储的123万吨核污水排入海中,又一次引起国内外哗然。“福岛核灾难”重新登上国际新闻版面。
核电站的存在离不开水,而且用量巨大。不论是在运行中还是已经停摆,为了冷却核燃料,核电站要用到大量的淡水。就算是正常运行中的核电站,也在每时每刻地向环境中持续排放核污水,虽然对放射性流出物的总量和浓度有上限控制值,但对水体的污染依然存在。
福岛核危机发生后,为控制反应堆温度,东京电力公司注入冷却水,因而产生了大量含有核辐射物质的污水。又由于核电站西侧地势较高,每天有约200吨地下水自西向东流入反应堆所在建筑的地下,变成放射性污水。
福岛核污水的来源示意图
为了减少污染水,东电尝试了不同的方法。乍听起来,人们会对它使用的高科技肃然起敬。为阻挡不断渗入反应堆下的地下水,日本政府耗资350亿日元(约合21亿元人民币)建立冻土壁,于2017年动工,在福岛第一核电站1号至3号反应堆四周1.5千米的地层中,埋入30米深的冻结管,通过循环冷却液体在地下构建冻土壁。可是,冻土壁有1%泄漏。东电2018年3月1日的报告指出,冻土壁每日只能减少80吨的核污废水,单独使用的成效远逊于预期。因此,除了冻土壁外,当局还使用了其他方法,包括“竖井”,及从西侧井取地下水迂回排入大海,以及建成多种核去除设备(ALPS),改用净化水冷却堆芯等方式,最终使日均产生的污水由2014年的540吨减至目前的110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