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铁军:有些科学家实质是资本家
当前关于转基因的讨论,应该体现客观公正的原则。
首先,转基因问题到底是什么问题?
大多数科学界人士认为转基因问题是科学问题。如是这样,那么大多非科学界人士应该没什么发言权。但是,大多数对转基因持反对意见的人不把它当作科学问题,他们认为这是一个人类社会与自然界的关系问题,或者是食品安全与资源环境的可持续问题。
这个时期,有的政治家或者投资家认为这是生物产业竞争需要的物种资源开发的战略问题,甚至再进一步,是一个目前在全球化挑战面前,如何应对21世纪以生物产业为主导的全球化挑战的问题。
他们说的很有道理,如果中国在这个方向上再不做出努力,将在全球化的21世纪生物发展的挑战中败下阵来。假如把转基因问题界定在资本家为主体的产业领域和政治家为主导的全球竞争的战略高度来谈,那老百姓就没有什么讨论余地。是啊,如果不这样做,中国在战略竞争中就会失利。
在界定转基因到底是哪一类问题的时候,以往在界定方式上无法达成一致,因此,现在社会上的争论相对比较派性化。而任何事情一旦堕入派性化,就无法形成真正体现公正的、客观的或者科学的认识。尤其是在科学界还存在科学主义和技术至上的倾向,这些都是值得注意的。
其次,转基因科学家到底是什么身份。
这就要从改革开放以来科技和教育制度演变的过程做一下分析。
现在我们确实已经很难再把科学问题仅仅就当成科学问题来看待了。事实上,这个性质变化,很大程度上始于上世纪90年代的科学技术领域的市场化改革。
在90年代之前,转基因还只是农业科学技术中的一个科学家做实验研究所讨论的问题。那时候,对于农业纳入全球化,中国政府也很慎重。直到90年代后期,中国政府在加入WTO问题上遭遇西方打台湾牌,遂提出加快纳入全球化的应对策略,允许以美国为首的四大跨国农业企业介入中国市场,同时逐渐放宽了对转基因进入中国的有关限制,这才出现了今天的一系列问题。
诚然,上世纪90年代是中国加快全球化的年代。同时也是严重财政赤字的年代。由于官方经费紧张,导致教育、医疗卫生和科技等具有公共品性质的部门几乎都推行了市场化。所以,在这个过程中派生的、改变基本性质问题,就是科学不再是科学、技术不再是技术,教育也不再是教育,都在产业化大背景下发生质的改变。
这个改变派生社会问题是:科学、医疗、教育等领域都有“信息单方垄断”的特点,只要在市场条件下都会使信息垄断者单方占有垄断利益。这是弱势群体看不起病、上不起学、付不起科技费用的内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