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懋仁:谈谈评选劳动模范
1959年,国家在北京召开全国群英会,全国各地的劳动模范群集北京,参加了一场表彰劳动模范的盛会。这场群英会在中国历史上是留下了鲜活的印迹的。石油工人王进喜当时还在甘肃玉田油矿工作,就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参加了群英会。后来他带领着1205钻井队奔赴大庆油田,创下了不朽的功勋。
现在每年“五一”前后,都要在不同的地方与中央上评选劳动模范,然后公之于众。中国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最早把开展劳动竞赛活动与鼓励提高生产的目标结合起来。1932年3月23日,中共中央组织局发出《关于革命竞赛与模范队的问题》的通知,要求“发动群众积极性,用组织模范队和革命竞赛的方式”“转变全部工作”。临时中央政府土地人民委员部也发布政令,要求各级苏维埃政府“组织生产竞赛,乡与乡赛,村与村赛,家与家赛,团体与团体赛”,并颁布了有关竞赛的评比标准和奖励章程。广大翻身农民积极响应号召,踊跃参加以春耕、植树、垦荒和冬种为主要内容的劳动竞赛。一等奖是耕牛。
1933年底,上杭、新泉、武平、代英四县区土地部长在福建才溪召开联席会议,决定开展以“冬耕积肥、植树种棉和兴修水利”为主要内容的四县竞赛,并签订了竞赛条约。条约对竞赛项目、对象、时间等作了详细的规定,并定于第二年的2月间,“由省土地部再召集会议检阅,一等奖耕牛,二等奖农具,三等奖种子,如特别优胜另奖”。
苏区中央政府所在地瑞金的春耕生产竞赛更是如火如荼。1933年5月19日,苏区中央政府在瑞金武阳召开了春耕生产赠旗大会。毛泽东亲往大会做报告,并向优胜者赠旗。
那时的劳动竞赛优胜者还不能说成是现在意义上的劳动模范,但其内涵也是很接近的。就是在劳动过程中积极努力,表现突出。在抗日战争期间,在根据地开展大生产运动的时候,评选劳动模范已经是一种常态,而且开始比较规范了。
在开展大生产运动之前的1938年,边区政府举办了延安工人制造品竞赛展览会,奖励并且宣传了一批先进工厂、合作社及劳动英雄,而且开始奖励和宣传生产模范。
1940年,边区政府会同中央机关以及边区党委联合召开生产总结、颁奖大会,奖励了各机关、学校在大生产运动中涌现出来的劳动模范。1941年边区开展五一劳动大竞赛,评选出274位劳动模范。
从那时起陕甘宁边区每年都进行劳动模范以及劳动英雄的评选活动,在边区军民心中,逐渐树立了劳动最光荣的观念。直到1947年,国民党反动派进攻延安。劳动模范的评选活动才不得不中断。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