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生:聊聊某10+5号文件
前两天,刚写了写对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于2021年7月15日下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的看法,
关于央行下调存款准备金率
随后,就看到了某监管机构的【2021】10+5号文件:《****进一步做好****隐性债务风险防范化解工作的指导意见》。
正式新闻没有报道,自媒体公众号铺天盖地。
据说,该文件是涉密文件,保密期10年。从内容上看,该文件涉及化解隐性债务应该是真实的,不似伪造。
流传大约一天后,涉及该文件正文内容的自媒体公众号文章全部删除,消失的无影无踪,只留下一些蛛丝马迹,从侧面该文件曾经广泛流传过。
涉及敏感内容的涉密文件,大规模流传,一瞬间全部消失,进一步增加了该文件的神秘性。
涉密文件怎么泄露出来的?这样大规模的泄密,必须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怎么追究,暂且不谈。
文件提出:严格执行地方政府融资相关政策要求,打消财政兜底幻觉,强化合规管理、尽职调查,严禁新增或虚假化解地方政府隐性债务,切实把控好金融闸门。各级监管机构要进一步加强监管,建立完善风险监测体系,制定风险应对预案、疏堵结合、精准施策,对新增或虚假化解的银行保险机构和负有责任的个人依法从严处罚。
从文件纸面内容除了整体要求,大致几个部分:严禁新增隐性债务、妥善化解存量隐性债务、强化风险管理、强化监管检测、严格依法问责。
简单地说,三句话,别指望财政兜底,严禁增量,妥善处理存量。再多一句的话,就是违规严惩不贷。
中国虽然是分税制、五级财政,但是上级政府和下级政府之间,有无法割舍的关系,上级与下级之间无法彻底切断财政联系。市场经济、分级财政和中央集权的环境下,很容易出现“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地方为了GDP、税收和政绩,猛烈增加债务,然后把包袱扔给上级,最终层层上传给中央。
在这样的背景下,出现史无前例措辞严厉的10+5号文,也就不足为奇了。10+5号文,可以认为是监管机构的“龙之咆哮”。
放出10+5号文,让所有吃金融这碗饭的人,都知道上面的态度,不要越雷池一步,否则勿谓言之不预也。当然,对某些金融机构管理者来说,这也是搪塞沿门托钵的地方政府的借口。不是我不想帮你,而是我帮你就要吃牢饭。
收回10+5号文,表明监管部门工作的权威,并没有到需要公开咆哮才能震慑住基层金融机构的地步。再说,为了避免民间过度解读,涉及地方隐性债务控制增量、化解存量的系列文件,估计都是涉密的,10+5号文作为系列文件之一,自然不能例外。让涉密文件在网上无限流传,本身就不严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