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景胜:近年公知聒噪的各种谬说国家没有采纳
不知大家注意否,对于近年公知各种谬说,国家很清醒、很有定力,没有采纳,且采取了不少对策预防和化解各种谬说的负面效应,防微杜渐、拨乱反正,以底线思维和战略视野始终及时地防范着各种误导谬论将国家引向歧途歪路泥潭陷阱,不妨梳理一下以供观瞻。
1、公知聒噪西式民主、多党普选,企图改变中国政治体制与格局,改变中共执政地位。国家明确坚守中国语境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坚守四个基本原则、党的领导与社会主义不可动摇。坚持中国国体政体、中国道路模式,坚持对人类共同价值的解释权,不会掉入所谓普世价值的话语陷阱。中国会学习人类有益政治经验,但不会盲目照搬西方模式,避免了国家重大战略发展方向之迷乱之歧途。
2、公知贬低爱国主义,泼尽脏水,妖魔为洗脑,污名为“狭隘民族主义”“民粹”等等。教育部2017年1月下发开展爱国主义教育通知,2019年1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2020年7月教育部办公厅印发《中小学贯彻落实〈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重点任务工作方案》。
3、公知诋毁污蔑讽刺调侃侮辱英烈。国人反抗,呼吁立法保护英烈,公知反对,国家2018年出台英雄烈士保护法。随后最高人民检察院、最高人民法院于2018年5月发布了学习贯彻该法的通知。2021年3月刑法修正案将侮辱诽谤英雄烈士的行为入刑规制。此后全国开展了执法、司法及社会各个层面尊崇英烈,打击侵犯英烈名誉荣誉的活动。
4、公知在社科领域推崇国际化,尤其前几年成为一种时髦思潮,且大有把社科研究引入全盘西化的局面。不顾社科研究的国别性与本土化,不顾社科研究的国家利益和价值观差异,不顾具体学科特点,一味追求社科研究的国际接轨,其局限和弊端今天已经有所显现。幸亏国家及时纠偏。
2016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推动建设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社科研究体系,深入理解中华文明,从历史和现实、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角度深入阐释如何更好坚持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
5、公知在思政课上借“批评”发牢骚,宣泄对体制不满。一度在高校课题以批体制骂体制为时尚,显示所谓独立思考众人皆醉我独醒的深刻。2014年辽宁日报曾发有《大学老师,请不要这样讲中国》的文章,开宗明义地提出当前大学老师在课堂上讲述中国时存在的三类问题,批评一些高校教师把大学讲台当做情绪宣泄的舞台,把中国当成负面典型的案例库,“呲必中国”,抹黑现实。这篇文章刊发后不久,“呲必中国”这个陌生词汇开始在互联网上火速传播。此话题也引发了热烈的讨论和现象级的传播,赢得了众多网友的支持和共鸣,但也遭到不少公知的批判和群嘲。
昨天的报道:又有若干部门要大力引进外资(要救美元?); 又有若干部门要大力支持“民营企业”(要救恒大?)。
2,已经对美国构不成威胁了,连大一点的麻烦都构不成了。
3,美国人均国土面积很大,不会对一个85%地下水不能饮用国家构成领土威胁。
4,军舰南海示威,那是恫吓要按条约约定及时把政治经济利益送到美国去……
5,………………
2,已经对美国构不成威胁了,连大一点的麻烦都构不成了。
3,美国人均国土面积很大,不会对一个85%地下水不能饮用国家构成领土威胁。
4,军舰南海示威,那是恫吓要按条约约定及时把政治经济利益送到美国去……
5,………………
昨天的报道:又有若干部门要大力引进外资(要救美元?); 又有若干部门要大力支持“民营企业”(要救恒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