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平邦:把香港从地产超人的魔爪下拯救出来!


  欢迎收看《司马平邦说》。路透社早前引述了一条消息称,中国政府官员在一场非公开会议中向香港地产发展商表明,游戏规则已经改变,中央政府不会再容忍垄断行为,要求香港的地产商帮助解决港人的住房问题。港媒在跟进报导时和,来自最高层的坚决意志是,发展商左右香港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

  国务院港澳办主任夏宝龙,今年7月在公开活动时说,香港要告别“㓥(劏)房和笼屋”,希望香港的住房问题能够得到改善。而香港特首林郑月娥宣布启动一个称为“土地共享”的计划,让地产商在它们拥有的土地上 兴建更高密度的住宅,同时也需要让出部分作为公众房屋用途。这表明长期以来饱受诟病的香港住房问题,已经提上了中央的议事日程,或者说中央要出手帮着香港最底层的老百姓讨公道了。

  啥叫㓥(汤)房?这是香港的一种叫法,就是大陆人称的蜗居,㓥字,多见于粤语,本义是宰杀,把动物由肚皮切开,再去除掉内脏。㓥房,房子面积非常小,或者把几百米的房子用隔板材料分割成大大小小的房间,有的房间只有十几平方。居住非常之拥挤,很容易发生火灾等安全隐患,对社会治安更是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图片

  亚洲首富和笼屋,都是香港合法性一部分,但这两种东西放在一起,是不合法,更不合理的

  香港房价非常之高,高到世界第一,底层老百姓生活困苦,头无片瓦、足无立椎者众,香港2020年仍以 “平均楼价超过125.4万美元,每英尺1987美元”继续领跑全球。市区几乎都是20万港元每平米往上走,买个50平方就1000万了。郊区随随便便也都超过了10万港元每平。2015年的第二季度,香港家庭每月收入中位数为21900港元,个人每月就业收入中位数是12000,其中,16.2%的家庭月收入少于8000港元。香港日常吃住开销非常大,靠工资几乎没有可能付得起房屋首付。据2016年的统计数字,全香港有21万人住劏房,且超过三成是25岁以下青年。公屋申请人数已达到15.6万,平均申请者需要等候五六年,很多人老到还没来得及住进公屋,人就去世了。

  一直以来,香港房地产资本势力恶性扩张的背后,反映出的其实是香港金融主权的丧失,在香港开始发展乃至回归后的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港币都是和美元挂钩的,联系汇率制度,可以为香港提供了一个稳定的、低成本的、高效率的交易结算工具。但一方面又造成了香港经济主权的弱化,从而没有没有独立自主的产业政策,即产业空心化。

  香港旅游业大多依靠大陆人民自由行来支撑着,贸易和物流依靠大陆关税漏洞勉强维持,金融业依靠人民币联系汇率制度勉强维持,简单一点儿说,香港经济是靠内地这个大经济体刻意放水而勉强维持的。甚至香港的房价太高,年轻人买不起房的问题已经影响香港本身地产业的发展,令人吃惊的是,地产业依靠大陆居民异地置业来支撑,而香港本土的创造力和竞争力已经损耗殆尽了。

查看余下66%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赞赏备注

长按二维码打赏

评论(我来首评..)

返回文章
登录
默认表情
添加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

大家都在看

热评文章
热点文章
热赞文章
0
在『红歌会App』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