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缉思:身份政治,美国民主危机的重要根源
两百多年来,美国由小到大,由弱到强,一个重要的根基是社会凝聚力。美国社会像个“色拉拼盘”,不同肤色、不同宗教信仰的人共同生活在一个大社会。但是,越来越严重的“身份政治”现象,正在撕裂美国社会。
身份政治,也叫认同政治,指人们在社会政治生活中产生的一种感情和意识上的归属感,以及相关的政治行为。建国初期,美国的身份政治相当简单。《独立宣言》中所谓“所有人都被创造为是平等的”,宪法中所谓“我们合众国人民”,其中的“人”都是指欧洲白人及其后裔,甚至不包括女性。南北战争后,美国废除对黑人的奴役。1920年美国妇女获得选举权。身份政治问题开始扩大到黑人和妇女。
20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美国兴起波澜壮阔的黑人民权运动。反对种族歧视的运动激发了许多其他群体争取各自权利的觉悟和热情。妇女、美籍墨西哥人、同性恋者、嬉皮士等纷纷行动起来,对历史形成的正统观念、行为和政治态度发起挑战,到60年代形成一股合力,被统称为“反文化运动”。这场运动虽然在持续不断地反抗政治权威(在某种程度上甚至是“反政府”),却没有对美国的社会凝聚力造成巨大破坏,反而产生一些新的社会共识,强化了平等、宽容、爱国的意识。
从“反文化运动”到现在,美国的族群关系和政治认同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今天美国的族群构成,同建国初期相比,已有天壤之别。根据2019年官方人口普查,在全美人口中,非拉美裔白人(欧洲人后裔)占60.1%,拉美裔占18.5%,非洲裔(即黑人)占13.4%,亚裔占5.9%,还有一些其他少数族群。亚裔美国人中,华裔最多,超过508万人。按照目前的人口发展趋势,到2050-2060年,非拉美裔白人在总人口中的比例将降到50%以下。
近几十年来,由于大批拉美移民涌进美国,原先的白人同黑人的身份政治扩大和演化到白人、黑人、拉美裔、亚裔等不同族裔的身份政治,又同性别、性取向、堕胎、环保、气候变化、移民、对外关系等问题搅在一起,高度复杂化。2001年的“9·11”恐怖袭击,也强化了基于族群和宗教的身份政治。美国最大的少数族群从黑人变成拉美裔人,而同拉美裔人相关的主要问题是时松时紧的移民政策。
黑人民权运动以前,美国政治的主题是由经济问题引起的阶级矛盾。美国经济几十年来获得巨大增长,但是畸形发展的市场经济造成严重的收入分配不平等。同时,收入不平等的裂痕日益沿着族群的界限扩大,于是阶级矛盾和族群矛盾相互交织,身份政治掩盖了阶级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