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金靴:不可撼动的血盟关系——纪念朝鲜人民领袖金日成同志110周年诞辰
1912年4月15日,金日成出生于朝鲜平壤市万景台区的一个普通农民家庭。
1925年,他移居我国东北吉林省,在抚松第一小学读书。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从苏联回到朝鲜先后任朝鲜劳动党中央委员会委员长和总书记。
从1948年开始,直至其去世,金日成同志一直担任朝鲜最高领导人,是朝鲜国家历史和亚洲共产主义运动历史最伟大的人物之一。
1992年,金日成被朝鲜授予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大元帅军衔;1994年7月8日,金日成去世于官邸锦绣山太阳宫,终年82岁,遗体被永久保存。
根据1998年修改的《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社会主义宪法》,金日成同志为共和国永远的主席、朝鲜“永不落下的太阳”。
在金日成同志的一生中曾多次访问中国,并于1961年同中国签订了《中朝友好合作互助条约》。
就在四天前,恰好也是金日成同志的革命遗志继承者——金正恩同志被推戴为朝鲜劳动党第一书记(两天后又被推戴为朝鲜国防委员会第一委员长)十周年的纪念日。
从历史中走来,又向新的历史走去,在动荡的国际风云中,我们应当更加理解「血盟」的意义,尤其是其“不可撼动、不容污蔑”的价值内涵。
1
前面提到的《中朝友好合作互助条约》,于1961年7月10日在北京签订,条约全称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和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友好合作互助条约》。
这是一份“没有时长限制”的条约。
该内容中有提及:“若无未就修改或终止问题达成协议的情况下,该条约将一直生效。”
在中国和朝鲜这两个严控稳定着亚洲地区乃至世界范围内和平、稳定、繁荣的强大国家之间,该份条约始终作为一种没有期限、没有尽头的血盟誓言而存在。
从抗日战争到抗美援朝,从冷战到新时代,跨越时空,团结着两党两国人民。
这于人类外交历史上并不常见。
去年7月7日即《条约》生效六十周年之际,我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答记者“续约”问时曾强调:“在中朝双方就修改或终止问题达成协议前,一直有效”,即该约不存在续不续约的问题,它本就自然延续。
《条约》主要保证了缔约一方在战争状态时,对缔约另一方进行全力军事及其他援助。
同时,“缔约双方均不缔结反对缔约双方的任何同盟,并且不参加反对缔约双方的任何集团和任何行动或措施”,且彼此会在经济、文化、科技方面开展长久的合作,互相给予经济、技术援助。
《求是》杂志2020年也曾对该条约给出过高度的评价:“将两国在长期革命斗争和社会主义建设中结下的友谊以条约的形式固定下来,为中朝友好合作关系不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法律基础………双方秉持条约原则和精神,相互支持,密切协作,积极推进友好交流与务实合作,有力促进了两国社会主义建设,也为维护地区和平稳定作出了积极贡献。”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