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鸦校尉:科索沃战争78天,北约75%的炸弹用于“误炸”
北京时间1999年5月8日(当地时间5月7日晚),中华人民共和国驻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的大使馆,遭到正在空袭贝尔格莱德的北约军机五枚导弹的袭击,其中一枚更是直接命中大使官邸。
袭击造成新华通讯社记者邵云环、《光明日报》记者许杏虎和朱颖当场牺牲,数十人受伤,大使馆建筑严重损毁。
23年过去了,一幕幕犹在眼前。
1
这次袭击的凶手,说是“北约”还是太泛化了,实际可以指名道姓,就是美国。因为执行轰炸任务的,是当时美军最新和最贵重的杀器B-2隐身战略轰炸机,而它也是那场战争中少有的一定要从美国基地起飞,必须完全由美方掌控的尖端武器。
对于如此恶性的事件,美国方面就是一句话“误炸,很遗憾”;你要再问,那就是你胡搅蛮缠,不给他美国面子了——“吼,我都道歉了,还要怎样啦?”
但如同那位大人在一年后同“高水平”美国记者的对话中,W姓记者以那时候多数美国人共持的傲慢问到:难道你还是不依不饶认为是美国故意炸的?
长者反问:反过来跟你讲,美国拥有全球最高精尖的技术,所以你们觉得误炸这个说法有说服力吗?
是呀,世界上最高精尖的军事技术,偏偏拿上了一幅老旧的地图,依据着错误的情报,用多枚导弹集中轰炸了一处标识鲜明的非目标建筑。不知道美国民众是对国家的共情能力太强,还是脑子分析水平太差,才会对所谓“误炸”的说辞深信不疑,甚至哪怕质疑一下,都会让他们深感敌意。
而随着前南联盟不停“割肉”求生,如今“瘦”了几圈的塞尔维亚,终于也可以开始正常地发声,也让我们了解到围绕炸馆事件的更多情报细节。
据时任南联盟信息部长格兰·马蒂奇介绍,北约轰炸中国使馆后,紧接着还埋着进一步的阴谋。
由于使馆被炸事件过于重大和意外,时任南最高领导人米洛舍维奇得知消息时都不敢相信,还询问正在现场的马蒂奇是不是认错地方了。因此南方必然要派大量要员前往现场确认情况和进行处理。
当时联盟中的塞尔维亚共和国(塞尔维亚和黑山构成南联盟的主体)总统、总理都在赶往现场的政要之列。
而就在炸馆后不久,马蒂奇一行又收到使馆一公里外的南斯拉夫大酒店被炸的消息,于是他们又驱车前往那里。在即将到达时碰到了爆炸造成的障碍物,而当马蒂奇下车清障时,在他附近几十米,一枚炸弹袭来,将他炸伤,而车里的其他南要员也因此受伤。
对于这些南联盟政要来说,炸馆事件无异于北约的“钓鱼”行动,正如马蒂奇回顾的,当时“大半个塞尔维亚政府”都赶到了中国大使馆,这简直就是钓出这些大鱼一锅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