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光满:中国经济布局需要重新调整
5月30日,深圳宁南山发表文章《供应链应在国内再分布—从疫情看上海对全国的影响力》,主要从新能源汽车和集成电路两个产业分析上海作为中国经济中心对全国的影响力,认为上海在新能源汽车和集成电路在全国影响力过于集中,从这次疫情情况看,已经影响到中国的经济安全。而且不仅在新能源汽车和集成电路两个产业,而且还在医疗器械和制药,船舶,航空工业方面,都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这里面就包括航母建造和C919飞机制造。
宁南山得出结论,由于全球化在倒退、疫情以及美国为主的国家对中国崛起的压制,供应链在世界各国的分布不再是单纯的根据成本、市场和效率,而是要考虑供应链的自主性和安全性。这次上海疫情,体现了上海作为经济中心对于全国的影响力,尤其是汽车产业受影响巨大,需要考虑产业链在国内的再分布。尽管上海的GDP总量在全国占比并不太高,但对全国的影响却不只是汽车,还有半导体,医疗制药等等。与之形成对照的是,产业链高度全国分散的比亚迪,却成为上海疫情下唯一没有受到太大影响的汽车企业,销量保持了增长。过去十来年,深圳就有不少企业逐渐转移到了内地,比较典型的有富士康把大量产能搬迁到河南省,华为把总部搬迁到东莞,比亚迪在重庆、西安、长沙、青海、济南等全国各地大量新投资设厂等等,我觉得这是双赢的局面。这次上海的疫情,尽管对全国经济影响很大,但是如果能够影响和刺激供应链在全国再分布,越多的产业在国内实现转移,实现多点分布和备份,降低单点出现问题对全国的影响,这对于国内的供应链安全以及全国打工者的个人选择都会是一件好事。
我很认同宁南山的分析,将中国主要产业及产业链过于集中于我国东南沿海地区甚至集中于上海这样的超大城市对我国产业链的全国布局和国家经济安全以及实现共同富裕都是不利和不安全的,当前严峻的国际形势和上海持续三个月的疫情也证明了这一点。我国应该从国家战略安全的高度,从全国产业链安全和平衡的角度,从实现共同富裕的政治站位考虑这一问题,尽快调整全国经济产业布局,使我国在面临持续性、重大灾难性危机时,不会出现全国经济瘫痪和崩溃。
4月26日,我写过一篇《从上海疫情思考中国如何应对日益严峻的战争和战略安全风险》的文章,我在其中写道:
“这次疫情发生后,上海这种超大城市的管理出现了问题,这或许不仅仅是上海的问题,而是所有超大规模城市的通病和共有隐患,再加上上海处于中国东部沿海,风险更大。超大城市一旦发生不可控的生物疫情,一旦遭遇外敌入侵或其它形式的战争,像上海这种超大规模城市一定会面临严重问题,如大量超高层建筑、人口密集、生活物资保障、垃圾转运、人员向外疏散转移等等都会面临重大危机,如果再加上断电、断水、断气、断网等危机出现,这种超大城市立即就会陷入瘫痪、混乱甚至灾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