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温铁军:全球粮食危机下,怎样才能把饭碗牢牢抓在自己手里?
2022年5月同期全球粮食价格上涨,小麦上涨56%,谷物上涨近30%,植物油同比上涨45%。世界银行统计模型显示:全球食品价格每上升1%,就会有近1000万人陷入极端贫困中。
截至2022年6月,全球有3.45亿人因饥饿挣扎在死亡线上,创下新高。人类或将面临二战后的最大粮食危机……
本周问答 三农问题专家 温铁军
全球化危机下的粮食安全问题,是全球金融资本演变造成的
吴小莉:所谓的“二战之后最大的粮食危机”会发生吗?
温铁军:疫情暴发后,全球化最大的挑战是供应链,或者物流中断。全球化危机条件下的粮食安全,是全球物流链受到直接冲击所导致的。但是疫情影响不是长期性的,关键的长期性影响是连续性大规模增发货币,包括美国、欧盟、日本在内,为面对疫情暴发后的经济下滑,西方发达国家现推出量化宽松,大规模增发货币,严重冲击了大宗商品市场,这一轮量化宽松造成了粮食价格翻倍上涨。
当金融造成大宗商品市场,特别是粮食价格,尤其是国家商品化程度最高的小麦,价格成倍上涨的时候,很多进口小麦占比较高的国家,就会陷入饥饿,随之发生了一系列严重的社会事件。我们看到国际局势的演变,不应该只从产销角度分析,在某种程度上,国际局势的演变过程是全球金融资本演变所造成的。
粮食不安全的根源,是跨国公司大规模将农地资源殖民化
吴小莉:您从上世纪七十、八十年代,先后调研四十多个国家的乡土社会,当时影响全球粮食安全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温铁军:上世纪七十、八十年代全球化成为世界主流,跨国公司进入发展中国家控制大面积农地资源,以推进大规模单品生产,如“香蕉之国”厄瓜多尔,“咖啡之国”哥伦比亚,到处都是上万公顷的大种植园生产单一产品。跨国公司掌握主要农业资源,就掌握了当地的期货市场,来进行资本的投资收益。埃及发生粮荒,就是因为跨国公司发现埃及适宜种植长绒棉,便把土地资源都用来种棉花,挤压粮食种植用地,导致粮食无法满足国内需求价格上涨,从而粮食安全问题就演变成了国内政治问题。
在全球化开始的七十、八十年代,大量的跨国公司进入发展中国家,控制农业资源,形成大面积的单品种植,这是今天粮食不安全的根源。
新冠疫情推动粮食价格不断走高后,随之而来的俄乌冲突进一步恶化了全球粮食市场预期。7月22日,俄罗斯、乌克兰、土耳其、联合国四方代表签署协议,规定乌克兰的三个港口将开始向外运送粮食和化肥等。7月26号,敖德萨港遭到俄军攻击,这是四天内乌克兰港口第二度受袭,《粮食出口协议》能否顺利履行,再次蒙上阴影。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