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帅军|重庆山火后看洞庭鄱阳:该重拾毛时代整治山河的志气了
最近十几天,因为重庆山火,全国人民再一次见识了重庆人的爷们气。在山火中,“雄起”的声音此起彼伏!这样的声音大大的激发了国人,让我们看到了重庆人、川人的力量和无所畏惧的精神!
看完了重庆人,接下来估计我们需要看洞庭鄱阳湖畔的湖南人和江西人。和重庆一样,湖南和江西也经历了史无前例的干旱和高温!甚至鄱阳湖和洞庭湖的水都大面积的干涸了。流域面积在短短一个多月时间,缩水到只剩下三分之一到五分之一!
面对此情此景,洞庭鄱阳湖畔的湖南人和江西人会怎么干?他们应该如何应对?是坐以待毙,任鄱阳湖洞庭湖自生自灭,还是发挥湖南人江西人的火辣精神,再造一个千年工程,甚至再造一个五千年工程?!
《题记》
一千多年前,唐代明星白居易、宋代明星苏东坡在杭州搞了个千年工程,疏通河道、修建堤坝,造就了今天西湖这颗明珠。
一千年后的今天,在基建能力和科技水平已经千倍万倍当年的基础上,我们可否在长江流域的鄱阳湖、洞庭湖再搞个千年工程?清理河道和湖底淤泥,挖出更大更深的蓄水区域,把鄱阳湖、洞庭湖的蓄水能力增加个3成,进一步增强长江流域的防洪抗旱能力?
看看此轮大旱期间中国第一大淡水湖鄱阳湖、第二大淡水湖洞庭湖,水域面积缩水了多少,大家就能明白我们是否是不是需要这样的工程!
7月1日~8月15日洞庭湖流域卫星对比图
7月11日~8月18日鄱阳湖流域卫星对比图
中国历史上,大旱之后往往都伴随着相应级别的大涝,有时候甚至是远超常年的暴雨和特大洪灾。比如1974年中原地区干旱之后,1975年8月河南就爆发了特大暴雨和洪灾,三天降雨量达1631毫米,创下世界记录,该记录至今还没有被打破。(2021年郑州720特大暴雨和洪涝灾害,三天降雨量是617mm)。那次洪灾可以说是共和国历史上最为惨痛的教训之一,多处堤坝垮塌,殃及1000万人,最终死伤达到20万人。
大旱之后往往是大涝!所以古往今来的大旱之年,从来都是兴修水利的大年份!
而今年我们国内的高温和大旱,是自1961年有完整气象观测记录以来的历史最强高温。从6月1日至8月18日两个半月,共有277个国家气象站日最高气温突破历史极值,一些区域甚至高达44℃、45℃。面对这个至少60年不遇的高温和大旱(也可能是80年、100年不遇,因为此前没有完整的气象资料),抓住这个难得的机遇未雨绸缪、兴修水利,就显得尤为必要!
1
为什么鄱阳湖、洞庭湖的湖水这么容易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