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立华:有计划发展是社会主义制度的特有优势
【编者按】2021年11月25日,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驻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大使馆、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越南社会科学翰林院中国研究院主办的“共产党领导与国家治理:中越两国的经验”中越智库视频研讨会上,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社会主义研究中心常务理事,中国红色文化研究会副会长,昆仑策研究院副院长兼秘书长王立华作了题为《从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看国家治理经验》的演讲。他特别强调:有计划地安排国家建设和社会发展,是社会主义制度的特有优势。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是一个从第一代领导集体开始,一脉相承,长期坚持,又根据实际发展情况,适时进行调整的长远目标;也是一张宏伟蓝图绘到底,一代接着一代干,能够通过努力奋斗不断实现的伟大目标。这种领导方式,就像体育场上一棒接一棒的“接力赛”,这是资本主义国家不可能做到的。千秋伟业,百年战略,系列目标,系统规划,这是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和共产党领导的巨大优势,也是中国共产党治理和发展国家的一个成功经验。本文曾以《中国“接力赛”必赢西方“拳击赛”》为题发于当年11月28日昆仑策研究院公众号和昆仑策网。现经作者授权,重新修订编发,以飨读者。
【王立华在中越智库视频研讨会上发言】
从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看国家治理经验
我主要讲三点:为什么、是什么、能不能。
一、为什么要制定第二个百年目标
道理很简单,有计划地安排国家建设和社会发展,是社会主义制度的特有优势。根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因为资本主义生产无法克服全局上的无政府状态,导致周期性经济危机,给生产力发展和整个社会带来巨大灾难,未来社会应当有计划发展。
苏联建成社会主义制度之后,仅用几个五年计划,就把一个落后的资本主义国家,发展为先进的社会主义工业强国,为二战中战胜法西斯侵略,提供了强大的物质基础,由此成为人类社会的灯塔和落后国家发展的榜样。新中国成立后,渡过三年恢复时期,我们也开始制定五年计划,由此推动各项事业高速发展,取得了远高于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速度和成就,有计划的组织生产和发展一直延续至今。改革开放后,改变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之所以有社会主义这个定语,一个重要内涵就是坚持有计划,我们是公有制为主体的有计划的市场经济。进入新时代,提出市场决定作用和政府更好作用,政府更好作用必须有计划,否则不可能发挥更好作用。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解释成无条件地放任资本和市场,把社会化大生产要求的有计划彻底否定掉,是根本性的理论和方法的错乱,不能正确解释中国高速发展的原因。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