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印度、墨西哥, 谁在真正挑战中国的世界工厂地位?
【导读】2018年以来,产业链外移成为热议话题。在东南亚、南亚和拉美三个方向上,处于美国近岸外包战略中的墨西哥、友岸外包战略中的越南和印度,会对中国的世界工厂地位形成真正挑战?
本文分析:(1)2018年中美贸易摩擦以来,墨西哥虽然看似获得新发展机遇,但由于其仍处于中等收入陷阱中,发展面临诸多结构性问题,因此墨西哥从中美贸易摩擦中获得的贸易增长,实际上较小,其在吸引外资和经济增长方面仍缺乏积极变化。(2)得益于国内外政策环境的改善,越南近年来在吸引国际投资和制造业发展方面,确实表现优异;但越南的人口和经济体量太小,无法培育完整的工业部门和世界级的本土企业。中国对越南的大额出口、巨大顺差,也说明越南更像是中美之间的一个重要缓冲地带,而不是替代中国世界工厂的角色。(3)而印度有着庞大的人口和市场体量,发展潜力巨大。但是印度也有明显短板:印度出世的宗教信仰让国民内心比较恬淡、发展经济的欲望不强烈,种姓制度带来的阶层固化也对发展经济构成障碍。此外,当前莫迪政府过于强调国内循环,缺乏对外开放的决心和实际行动。
作者认为,做好我们自己的事,仍是最重要的政策着眼点。只要把自己的科技创新、产业升级做好,中国在全球供应链当中的中心地位仍然稳固。从国际看,中国要继续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从区域看,中国还应进一步深化东亚区域的产业链合作,因为东亚区域生产网络的深化发展、相互依赖程度的加深,也将与中国的世界工厂地位形成良性互动。
本文原载《清华金融评论》2022年第10期,原题为《中国世界工厂地位:谁是真正的挑战者?》。仅代表作者观点,供诸君参考。
中国世界工厂地位:
谁是真正的挑战者?
过去十多年以来,经济因素、地缘政治因素先后冲击着中国世界工厂的地位。2017及之前的十年中以经济因素变化为主,具体表现为劳动力成本上升、人民币汇率升值、用地和环境成本上升,以及部分行业产能过度膨胀。这些因素都对推动产业外迁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2017年以来国际地缘政治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美国的产业链政策不断进行调整。2017年特朗普政府上台后,通过重塑美国国内税收体系、推出招商引资政策来吸引产业回流,但效果并不理想。
此后美国又尝试了“近岸外包”,推动产业链向美国邻近国家(例如墨西哥)回流。不过这也难以撼动既有的全球生产分工体系。因此美国进一步转向“友岸外包”。
2022年4月,美国财政部长耶伦在大西洋理事会发表讲话时说:“我们不能允许其他国家利用它们在关键商品、技术或产品方面的市场地位来扰乱我们的经济。”她进一步建议,将供应链集中在“我们可以信赖的国家”,通过这种方式降低美国的供应链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