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松民:想起了保尔·柯察金


  今天,看到一则令人相当无语的消息:矗立在乌克兰小镇舍佩托夫卡的苏联著名作家,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作者尼古拉·奥斯特洛夫斯基的花岗岩雕像,在去年12月1日被拆除。

  舍佩托夫卡镇是奥斯特洛夫斯基的家乡,设有奥斯特洛夫斯基纪念馆,雕像就矗立在纪念馆前的广场上,是这里有名的一处人文景点。

  奥斯特洛夫斯基是一位在世界范围内有着广泛影响力的伟大作家,现代乌克兰还没有和可以和他相比肩的人物。拆除他的雕像,甚至平毁他的纪念馆,不能有损奥斯特洛夫斯基的一根毫毛,反而是乌克兰自己的一种文化自宫行为,他们早晚会后悔的。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是奥斯特洛夫斯基根据自己的亲身经历创作长篇小说,保尔·柯察金是小说的主人公,他一直是我心中的英雄,或者偶像。青少年时代如此,今天仍然如此。

  记得第一次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是七十年代初期,刚上初中的时候从同学手中借到的。这本书,不知道辗转了多少人的手,前面几页已成碎片状,似乎一开始就是朱赫来教保尔学拳击的情节,幸运的是没有错过保尔在河边钓鱼时巧遇冬妮娅,并痛快淋漓将前来挑衅的公子哥击倒在水里的段落。

  这本书一读就不能放下,现在仍然记得在被窝里打着手电不眠不休地读,恨不得一夜就读完的兴奋和悸动。

  不久,市场上就有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连环画。这套连环画出于著名的连环画大师毅进(冯增春)之手,极为生动和形象。

  毅进是一位聋哑人,像保尔一样有着钢铁般的意志,他擅长表现外国题材,他的作品当年为我这样的小读者打开了一扇通向世界的窗口。

  没有任何犹豫,我从牙缝里挤出零用钱买了这套连环画。

  这套连环画是我的至爱,从来舍不得借给别人,自己看了多少遍则已经记不得了。直到参军离开家乡时,我还把这套连环画和其他的“小人书”一起收藏在一个小木箱里,放在家里的大衣柜顶上。遗憾的是,四年后我回家休假时,才发现已经被来家里做客小朋友“洗劫”一空了。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的很多情节我都能如数家珍。比如保尔初遇冬妮娅、偷德国军官的手枪、从白军手中营救朱赫来、被自作聪明的白匪军官从牢房里放走、带冬妮娅参加共青团会议,在火车站再遇冬妮娅、在筑路工地上晕倒、以及在黑海边的独白……

  当年和同学们交流时,聊得最多的是保尔和冬妮娅的爱情,我们都觉得既美好又惋惜。现在看来,保尔和冬妮娅最终分手,是合乎逻辑的,勉强走到一起,也绝不可能幸福。

  如果是在革命前,布尔乔亚女性的爱情是昂贵的,通常会让穷小子拿命来换;如果是在革命后,嫁给无产阶级的布尔乔亚女性,则不经过一番脱胎换骨的改造,就往往会觉得生不如死,会变得唠叨和神经质,并且经常会成为一种腐蚀性的力量。

查看余下52%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赞赏备注

长按二维码打赏

评论(共4条)

大家都在看

热评文章
热点文章
热赞文章
4
在『红歌会App』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