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松民 | 悼念李际均将军: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昨夜,寒潮来袭,天气极寒

  今晨,打开手机,赫然看到了原军事科学院副院长李际均中将去世的消息,不由得心猛地一沉,仿佛在战场上,忽然听到一位令敌人闻风丧胆,也时时给自己人带来信心和力量的我军名将阵亡的消息那样,怅然若失。

  高天滚滚寒流急,这个冬天,真是惨烈。

  李际均将军生于内忧外患的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他1950年参军,在抗美援朝战争中,曾任39军侦察参谋,八十年代后期,任“万岁军”38集团军军长,后任军委办公厅主任,军事科学院副院长,还曾任中国孙子兵法研究会会长,军事科学院战略学博士生导师。

  李际均将军是著名的学者型将领,军政兼优,谙熟军史战史,精通战略战役,知识渊博,视野开阔,廉洁务实,在许多青年军人和军事爱好者眼中,是军神一般的存在。

  我从未在李际均将军的直接领导下工作过,也没有在他身边工作过,原本没有回忆他的资格,但因为机缘巧合,也和李将军有过几次交集。

  第一次是2006年,在北大资源宾馆召开的一次纯粹民间性质的抗美援朝研讨会上,近距离地接触过李际均将军。当时,李将军已经威名远扬,小小的会议室被挤得水泄不通,李将军极为平易近人,和蔼可亲,有问必答,要言不烦,很有儒将风范。

  第二次和李际均将军接触,是“隔空”进行的。

  有一段时间,历史虚无主义猖獗,一些新版历史教科书,淡化革命历史,美化帝国主义侵略,有“学者”还摇唇鼓舌,说什么“以前的历史课本重视意识形态和国家认同,新的历史课本较少意识形态的内容,与当前的政治目标一致”,云云。

  面对这种乱象,已经退休的李际均将军拍案而起,在《瞭望新闻周刊》上发表文章,痛斥“这种荒唐的逻辑,匪夷所思”,指出“历史课本就是要重视意识形态和国家认同”。他并强调,“我们不能在文化和意识形态上单方面‘裁军’”。

  李际均将军的文章,可谓语重心长,切中时弊,不料却受到一些人的网络围攻。2007年2月7日,我在《中国青年报》上发表文章《历史教科书偏离真相对后代贻害深远》一文,对李际均将军进行声援。

(原文部分截图)

  此役,我感觉自己是在李际均将军麾下,在文化和意识形态领域打了一场小小的阻击战。

  一晃几年过去了。2015年的一天,我忽然受到李将军托人给我送来的一本新书,扉页上有他的亲笔题签,他还再次提到了那场舆论斗争,令我深为感动。

  我常常想,李际均将军的深刻远见,又岂仅在军事领域?

  李际均将军虽然早已退出了一线,但他仍然在用他的战略智慧,支持着我们民族和人民军队。他的存在本身,就是一种安定人心的力量,“人还在,灯亮着”……

  但是,将军去矣!匹马秋风,一去不返。

  去年初冬,有鬼撞门,新年酷寒,将星陨落,国失梁柱,哀哉痛哉!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李际均将军去世所造成的损失,是不可弥补的。今后,作为后死者,我们只有继承他的精神,在通往民族振兴的道路上坚定地走下去!

  谨以此文悼念李际均将军!

  【文/郭松民,红歌会网专栏学者。本文原载于公众号“独立评论员郭松民”,授权红歌会网发布】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
赞赏备注
确认赞赏

评论(共6条)

大家都在看

热评文章
热点文章
热赞文章
在『红歌会App』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