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先义:你心里装没装着百姓?
时下,人民衡量各级政府官员的一个重要标志,要看你心里装没装着百姓,并且是真装还是只是口头上。党的领导同志在讲话中明确提出:人民就是江山,江山就是人民。一个干部,对待人民的态度,就是看你党性如何的试金石。在这个问题上,我们的老一辈革命家为今天的每一个共产党员树立了榜样。对待心中无百姓,眼里没有人民的人,老一辈革命家向来嫉恶如仇,毫不含糊,当面痛加批评,绝不留情。近日读史,读到不少类似故事,感触甚多,不信,不妨试说一二。
故事之一,开国上将韩先楚,老家是报告文学作品《两百个将军和一个故乡》所描述的湖北红安(旧称黄安)。一次,韩先楚回到故乡,看到一个让他揪心的现象:冬日寒风里,他少儿的伙伴、村里的乡亲在寒风里冻得瑟瑟发抖地迎接他,因为大家太穷,都穿不上棉衣。已经是社会主义新中国了,老乡们还这样受苦,韩先楚看后心如刀绞。回到住处,他向自己任职的兰州军区下达命令:“火速调拨五万件旧军大衣给湖北红安。要快,马上办。”秘书一边执行命令,一边悄悄问:“首长,这么大数字,钱从哪儿出?”韩先楚瞪圆眼睛认真回答:“从我工资逐月扣除,我死了再扣我儿子的,儿子死了,再扣孙子的,子子孙孙扣满为止!”
韩先楚为什么如此愤怒?因为他心里装着百姓的辛酸苦辣。此刻,他想起当年红安流传的那首《铜锣谣》:“小小黄安,人人好汉,铜锣一响,四十八万,男人打仗,女人做饭。”一个县能够征集四十八万人,足见红安父老付出的代价,当时红安的男丁牺牲了多少人啊,如此才使红军在鄂豫皖扎下根来。民谣记下了红安成千上万的父老前仆后继、支援红军、支援革命的历史,千千万万的红安儿女为才了人民共和国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在1955年授衔的开国将军中,红安籍将军就有200多个。韩先楚将军眼看寒冬里瑟瑟发抖的父老,怎能不五内俱焚?因此,才断然做出这样一个特别决定。
故事之二,1973年,开国中将詹才芳到广西考察工作,看完部队,他提出要到乡下看看。军分区和地方政府安排了一个考察路线,詹才芳一口拒绝,他最讨厌摆拍安排。于是遇到一个村庄,他随时停车进村。走进一户农家,老乡中午正在用餐,也就是稀粥。他小坐一会儿,接着又去了数户农家,离开这个小村,又去了另外小村。回到住所,没想到詹才芳脸色铁青,半晌不语。良久,他生气地问政府干部:“这大忙天山里老乡怎么都喝稀粥。”地方干部回答:“首长,你有所不知,这山里人就爱喝这口。”詹才芳闻之不悦,反问道:“那你们当干部的是不是也都好这口?”干部只有如实回答“中午还是吃米饭多。”詹才芳将军闻之一拍桌子,愤怒斥责:“你简直在胡扯,老百姓爱喝稀粥,你们爱吃米饭,百姓不是缺粮,能在大忙天端着碗喝稀粥吗?百姓肚子填不饱,你们当干部的,应该脸上羞愧,你们舔着个脸说什么老乡爱这口,简直胡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