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文珑:延安时期我们党对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关系的思考与探索​

2023-06-29 495 2
作者: 吴文珑 来源: 昆仑策网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必须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只有植根本国、本民族历史文化沃土,马克思主义真理之树才能根深叶茂”。延安时期,在深刻认识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革命具体实际和历史文化遗产的基础上,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主义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关系的理解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因此,考察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合、贯通的探索,对于新时代新征程更好地坚持“两个结合”,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具有重要意义。

  

  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强调马克思主义要与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同时,对如何处理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关系进行了探索。

  1938年10月,毛泽东同志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命题,强调马克思主义必须和中国的具体特点相结合并通过一定的民族形式才能实现。他认为,共产党人是中华民族的一部分,不能离开中国特点来谈马克思主义。因此,“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具体化,使之在其每一表现中带着必须有的中国的特性,即是说,按照中国的特点去应用它,成为全党亟待了解并亟须解决的问题”。毛泽东同志的这段话反映出,中国共产党在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问题上有了更深一步的体认。而这必然要求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结合起来。从这个意义上说,这是全党思想发展的一个转折点,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在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过程中,开始自觉地结合民族文化和历史特点来分析中国革命的诸多具体问题。

  党的六届六中全会后,马克思主义要同“民族形式”和“中国特点”相结合的思想逐渐在党内蔚然成风。1939年,艾思奇撰文指出,“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就是以马克思的科学共产主义的理论为滋养料,而从中国民族自己的共产主义的种子中成长起来的”。1943年5月,共产国际宣布解散。中共中央随即宣告:“中国共产党近年来所进行的反主观主义、反宗派主义、反党八股的整风运动就是要使得马克思列宁主义这一革命科学更进一步地和中国革命实践、中国历史、中国文化深相结合起来。”

  毛泽东同志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提出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反映出建党以来,经过复杂革命斗争的实际锻炼,中国共产党人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认知的思想逐渐成熟,为推进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结合提供了理论前提。

  

  延安时期,马克思主义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能够实现结合,除了与中国共产党形成的理论自觉密不可分外,还与其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密切相关。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不但重视学习历史文化遗产,而且还坚持兼容并蓄、批判继承的原则,实现对传统文化的具体分析,为马克思主义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结合提供依据。

查看余下60%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赞赏备注

长按二维码打赏

评论(共2条)

返回文章
登录
默认表情
添加
吴文珑:延安时期我们党对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关系的思考与探索​——————我们党关于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资本主义文化的态度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洋为中用,古为今用。这就要求对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化首先是批判,在批判中发现精华和糟粕。绝不是盲目继承和拿来。
0条回复
吴文珑:延安时期我们党对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关系的思考与探索​——————毛主席的在延安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对这个问题作了全面论述。
0条回复
已加载完毕

大家都在看

热评文章
热点文章
热赞文章
2
在『红歌会App』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