储贺军:中美关系路在脚下
中美关系从年初的低谷疑似有些开始回升。布林肯和耶伦先后访华,并受到中方的高规格礼遇,这引发了许多不切现实的美好憧憬,美方和国内亲美公知又开始春心萌动。中美关系故然是当今世界最重要的双边关系,而且也正因为如此,才更应当准确地、正确地理解和处理中美关系,以更加宏观的视角审视中美关系。
中美关系中无法回避的根本性矛盾因素是中美之间存在着两种截然不同的意识形态,这一根本的不同决定了中美两国的价值取向和利益政策的种种不同,如果忽视了这个决定性差异,就很难分析和处理好中美关系。在现实世界里,美国恰恰是在不断地利用这一不同,煽动其国内的反华情绪,鼓动其盟友参与其对华围堵伎俩。在过去的一段时期,我们曾经希望淡化意识形态的差异,并在一定程度上,试图抛开意识形态的不同,以图保持同美国和西方的正常关系。
树欲静而风不止,意识形态的不同是无法漠视和淡忘的,因为它是客观实在,所以必须正视。在上个世纪中期,我们刚刚从战争创伤中恢复了一点生机的时候毛主席就曾经说过,同美国相比,我们的优势就在于我们的社会制度。没有在意识形态方面的理直气壮、襟怀坦白,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都无从谈起。当然,在我们向世人,特别是向美国西方,展示我们的意识形态的过程中,我们还是应当坚持毛主席曾经说过的,我们坚持自己的意识形态,但绝不输出意识形态。只有做到了这一点,我们才能使美国人民和西方国家的人民,真正理解到,中国现在取得的成绩,是因为他们有适合自己国情的意识形态,这是中国人得以发展与保持繁荣的根本原因,同时,对于美国西方的当权者来说,又会使其大大减轻可能感受到的威胁。
在具体操作的层面,我们同美国进行交流的过程中,首先遇到的问题便是究竟谁能代表美国?在权力范围和施政能力方面,美国的行政部门首长与中国的国家主席和政府总理,完全是不对等的。我们的国家主席和政府总理可以代表中国政府和人民作出承诺,并且这些承诺一经作出,就可以得到贯彻。相反,美国总统及其内阁、幕僚作出的承诺,即使我们假定在其承诺之时,的确是真心的,很多内容在美国国内也无法获得实施。这种困境来自于很多方面,一方面是因为白宫并非美国治理框架(Government)的全部,它只是三权分立中的一极,实际上只能在理论层面,对应中国政治权力的1/3的职能:另一方面由于频繁的选举活动,自宫主人为了迎合各方面的势力,不得不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食言而肥是美国政客的标准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