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先义:文化领域还有多少底线要被突破?
这些年,一个又一个让人惊异的问题出现在文化领域。有给孩子们看的充满色情插图的毒教材,还有丑化八路军抗战的那个臭名昭著的电视剧《雷霆战将》;有以宣传抗战为幌子洗白国民党、让青天白日旗反复铺满整个银幕的历史虚无主义电影,还有手撕日本鬼子的影视剧;有恶毒影射英雄毛岸英的网络帖子,还有不久前公开挑战民族道德底线的某市娘炮大表演,等等,一个接一个。这些东西无不用极其露骨的手法,极其恶毒的语言,来挑战人民的道德容忍度和底线。
就在人民表示对娘炮表演的余怒未消之时,一个更加离奇的文化事件再度上演。陈凯歌执导的电影《志愿军:雄兵出击》,其中演员张熙然(饰演小李晓)的海报,居然用小丑似的形象和“阴间”的鬼画风,来丑化和污蔑我志愿军战士。网友们质疑,在宣传志愿军战士英雄气概的影片中,为何居然会出现这样的“鬼”造型,这是明目张胆地诋毁先烈,诋毁英雄,这是运用所谓电影的隐晦手法,来向主流价值观公开宣战。
我们不是有明确的《英烈保护法》吗?我们不是将保护英雄烈士列入国家法律了吗?为何出现这样一而再再而三的触碰民族道德底线的东西?这不是反动势力向人民宣战又是什么?特别是不久前那个充满颜色革命彩排意味的娘炮表演,简直与人民与共产党的要求对着干,这是一场非常严峻的斗争。
说这个用小丑和鬼像来丑化志愿军,这一点都不为过。一些人几乎无法解释。现在他们能给出的唯一解读就是,这些象征人民在那个黑暗年代的生活,意味着是哪个年代过来的。这些解读,简直如同放屁一样,这是对十四亿国人历史观和审美水平的一种侮辱。十四亿人民就是再没有文化,就是再不懂什么电影,也能看出你们指桑骂槐的那些险恶内心,也能看出你们与敌人沆瀣一气的那个基本立场。就是再没有文化的中国人也能看出,用那些阴森丑陋的形象来形容志愿军的方式绝不是宣传志愿军,那就是在歇斯底里地丑化和宣泄对英雄的不满。
他们所谓运用艺术的特殊性,用老百姓看不懂之类的说辞,来咒骂我们的英雄,来宣泄对我们人民的价值观的不满,已经是现在一些公知们惯用的手法。在纪念人民英雄的历史影片中塞进大量的反人民、反民族的私货,这是一些人已经屡试不爽的手法,这种险恶用心明眼人一看便知。什么是电影艺术的特殊性?你用这些灰色的阴暗的方式来包装和掩盖你对人民、对党和国家的仇恨,弄一些神神乎乎的东西来调侃我们人民的价值观,攻击丑化人民英雄的同时,还要来戏弄和嘲讽我们的人民不懂审美、没有文化,这是何等的恶毒?这是一句电影艺术的特殊性能够开脱得了得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