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鹏:无孔不入的“舆论战”
鬼子在发动战争之前,总会在舆论上造势,把自己描绘成“受害”的一方。
比如在排放核污水的同时,它们的大使馆就发出“警告”,让“在华日本人”不要说日语,免得发生“意外”……然后又声称日本机构、企业、单位遭到了“骚扰”。
甚至还在中文网络收买精日,造谣污蔑、断章取义、无中生有,故意带“U形锁”的节奏,辱骂反对排放核污水的爱国者,把大家污名化为“极端民族主义暴徒”。
历史上,它们很擅长这一套。
比如说弄个日本浪人站在大街上发疯 ,挑衅路人,说路人不尊重他;比如说找几个日本的和尚到处惹事;比如说找几个“神经病”故意往中国工厂的护厂工人丢石子;再比如找几个日本人强闯中国军营关卡.......那时候,他们巴不得出事,巴不得自己人失踪、 被打伤、打死,然后才能找借口发起进攻。
一二八事变,是弄了俩日本和尚和三个浪人冲击三友实业社,和护厂的工人发生冲突,混乱中忽然有人暴打日本和尚,最后日方宣称一人被打死.......因此重兵集结,军舰围逼,发动了战争。
九一八事变之前,曾经发生过一个“中村事件”,日本陆军的间谍,中村震太郎,伪装成“农学家”,跑到中国东北和内蒙搞间谍活动,不但勘测地形、收买汉奸,还试图勾结内蒙王公叛乱……结果在洮南地区被中国军队抓获并且处决,结果日本国内全力开动舆论机器,鼓吹“日本农学家在中国被害”,煽动日本民众和激进派的仇华情绪,为发动侵华战争做舆论准备。
九一八事变,是日本人自己炸了柳条湖铁路,根本没有造成多大破坏,造谣是中国人炸的,迫不及待当夜就进攻沈阳北大营。
七七事变之前,日本华北驻屯军各种挑衅中国军队,甚至谈判的时候舞刀弄枪,羞辱中国将士,每一天都在试图引发冲突,中国军队一直忍让克制,后来日军实在等不了了,就说演习时一名日军失踪,直接对宛平城发动进攻。
淞沪会战之前,有个八一三事件,是日本海军中尉大山勇夫等两人驾驶着军用汽车,强闯上海虹桥军用机场,并且开枪射击我方哨兵,中国军队反击中将2名日军击毙,日军马上以此借口,向上海大批增兵......最终爆发了淞沪会战。
日本的对华“舆论战”是有其传统的。
具体方法,就是把自己描绘成“文明”的一方,把中国抹黑成“野蛮”的一方,颠倒黑白……
举个例子,甲午战争之前,日本就秘密聘请美国《纽约论坛报》记者豪斯,为其营造日本是“文明之代表”,树立日本旨在帮助朝鲜将“野蛮”清朝驱逐出境的“正义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