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两个结合”谱写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
以“两个结合”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
高培勇
(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为“两个结合”定位、为中华文明把脉、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指明方向,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倍感思想振奋、倍受精神鼓舞。习近平强调:“在五千多年中华文明深厚基础上开辟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必由之路”。“两个结合”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重大的原创性贡献,揭示了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源头活水,拓展了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道路根基。
我就“两个结合”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谈几点看法。
第一,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必须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是要运用其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解决中国的问题,而不是要背诵和重复其具体结论和词句,更不能把马克思主义当成一成不变的教条。”习近平从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持续快速发展积累的坚实基础、长期稳定的社会环境、自信自强的精神力量五个方面深刻阐明我国发展具有的战略性有利条件的重大论断,就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典范。比如,五个战略性有利条件是习近平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站在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高度,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新发展阶段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坚持问题导向,尊重发展规律,运用战略思维对我国全局性、根本性、长远性竞争优势作出的精辟概括,其所蕴含的战略思维,正是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在思维方式上的重要体现。再如,五个战略性有利条件是对质量互变规律的创造性运用。物质基础、社会环境和精神力量等战略性有利条件,是逐步积累形成的。随着党的全面领导不断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日益完善,我国发展的物质基础不断夯实、社会环境长期稳定、精神力量持续汇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性、根本性和长远性力量不断增强,推动我国发展进入新阶段、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
第二,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必须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
习近平强调:“只有植根本国、本民族历史文化沃土,马克思主义真理之树才能根深叶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与魂,悠久绵长的中华文化为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伟大实践提供了深厚的文化根脉,中国共产党始终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赓续者和弘扬者。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很多重要观点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深刻的思想渊源。比如,小康社会来自《礼记·礼运》,和谐社会吸收了和合思想,以人为本吸取了民本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在“两个结合”的过程中,我们党更是在马克思主义扎根中国历史文化沃土上开辟新境界。比如,习近平把马克思主义自然辩证法与中国古代的天人合一、万物并育的生态理念相结合,提出了“两山”理论,形成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把马克思主义共同体思想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协和万邦、天下大同理想及讲信修睦、亲仁善邻的交往之道相结合,提出了人类命运共同体,构筑了习近平外交思想;把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与中国古代富民厚生、义利兼顾的经济伦理,周虽旧邦、其命维新的变革思想,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的创新精神,以及民为邦本、为政以德的治理思想相结合,提出了新发展理念,凝结成习近平经济思想。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