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懋仁:概念上的亚太和印太
国庆节前,听了一个关于亚太与印太概念产生过程的讲座。因为没有找到相关资料,只能凭着一点记忆来谈一谈自己的印象与感受。讲座的主讲人是一位江博士。这位江博士应该是研究国际政治领域的。不过,江博士说起亚太与印太概念的角度,我还是第一次听到,所以很有一些新鲜感。
江博士说,原来,这个世界上虽然有亚洲、有太平洋,但是最初是没有亚太概念的。欧洲与北美最初的战略关注点都在大西洋方向。那时的亚洲以及太平洋沿岸国家都是欧洲帝国主义的殖民地,因为在西方各个帝国主义国家那里,亚太地区并没有受到重视。
美国崛起后,在太平洋打了一场美西战争,美国夺走了西班牙的殖民地菲律宾和关岛。特别是关岛,对美国的太平洋战略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从美国本土,经过夏威夷,再到关岛,形成一条海洋链。这就使美国开始关注太平洋地区。但这时,美国对亚洲在整体上似乎还没有战略上看多的关注与投入。
二战时,日本发动太平洋战争,美国在初期的珍珠港被袭中受到较大的损失。美国不得不把战略重点被迫转移到太平洋方向上来。二战结束后,冷战开始。美国在欧洲方向建立了北约,在亚洲太平洋方向先后与日本、南朝鲜、中国的日本、以及当时一些亲美的东南亚国家分别建立的军事同盟组织。这些军事同盟主要还是针对苏联的,但肯定也包含着针对中国的意味。
多年来,美国的战略重点一直都是欧洲。即使后来美国决定把战略重点转移到亚洲来,但也依然没有对欧洲完全放心。美国挑起俄乌冲突就是对欧洲很不放心的一个表现。现在即使俄乌冲突还在进行,欧洲已经在表面上跟美国保持着一致,但美国在骨子里依然不会对欧洲放心。欧洲身上的油水还是很丰足的,美国不可能完全放弃。
但在美国看来,中国的崛起影响了美国的全球霸权。所以美国要把战略重点转移到亚太地区来,不是说美国在亚太地区有多么大的直接的利益,而是因为中国的崛起已经影响到美国在世界各地的利益。美国在欧洲是吃肉割韭菜。美国在亚洲也要吃肉,也要割韭菜。但美国认为最重要的是一定要把中国的势头打压下去,要不然,中国的肉吃不到,韭菜也割不到,而且还会影响美国在世界的其他地方能够肆无忌惮的继续吃肉和割韭菜。
奥巴马时期,美国提出重返亚太。美国的意思是,原来亚太就是美国的,那是的苏联顾不过来,而中国微不足道。现在中国崛起了,美国感觉有点要失去对亚太地区掌控,所以美国要重新回来实施更为有力的掌控。
特朗普执政后期,把亚太的战略改为印太战略。在这个过程中,美国到底是如何策划和考虑的,江博士在讲座中没有提,可能是因为时间太紧的关系吧。但是,从亚太到印太,让我们能看到的是美国的胃口更大了。或许美国认为,只提亚太战略还不能从根本上完全达到遏制中国的作用,只有同时把印度和印度洋都掌控在手,那么遏制中国才会有更为可靠的保障。只是美国的这一设想让人非常怀疑,你美国现在在亚太方向上就相当吃力了,不可能靠一己之力来搞定中国。把印度和印度洋也拉过来,美国是不是就更加力不从心了?这几乎是毫无疑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