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喜亮 张释嘉丨改革开放:革命战争年代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经济建设
1978年12月18日-22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在北京举行。邓小平在此前的中央工作会议上所作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讲话,实际上成为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题报告。一般认为,这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开始,至今已经走过了45年的历程。如果说所谓改革开放的内涵就是允许以公有经济为主体,多种经济共同发展,整合一切资源进行经济建设的话,那么,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经济改革开放,至少可以追溯到1931年11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成立的时候起始。
一、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经济建设之改革开放政策
1934年1月22日至2月1日在江西瑞金召开的第二次全国工农兵代表大会上,毛泽东在大会报告中指出:我们的经济政策的原则是进行一切可能的和必须的经济方面的建设,集中经济力量供给战争,同时极力改良民众的生活,争取国营经济对私人经济的领导,造成将来发展到社会主义的前提。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经济建设中心是:发展农业生产、工业生产、对外贸易和合作社。毛泽东指出:在目前的条件之下,农业生产是我们经济建设工作的第一位,发展小农经济是容许的而且是必须的,“水利是农业的命脉,我们也应予以极大的注意”。毛泽东指出“我们自己即有广泛的市场”:首先为着自给,其次也为着出口;“我们有计划地组织人民的对外贸易,并且由国家直接经营若干项必要的商品流通”,“由于对外贸易局等机关的设立,已经得到初步的成绩。”两年以来,特别是1933年上半年起,因为我们开始注意,因为群众生产合作社的逐渐发展,许多手工业和个别的工业现在是在开始走向恢复。毛泽东强调“工业的进行需要有适当的计划”:首先是国家经营和合作社经营的事业,相当精密的生产计划是完全必需的。
毛泽东总结性地概括了当时的“国民经济”是由国营事业、合作社事业和私人事业这三方面组成的。国家经营的经济事业前途是不可限量的,私人经济不但不加阻止而且加以提倡和奖励且占着绝对的优势,极迅速地发展合作社事业。“贪污和浪费是极大的犯罪”也是毛泽东在这个时期阐述的著名观点。
二、抗日根据地之经济建设的政策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农红军抵达陕北,扛起了全民族抗日的大旗。针对国民党和日伪军对抗日根据地实行经济封锁,1942年年12月,在西北局高级干部会议上毛泽东关于《抗日时期的经济问题和财政问题》报告的第一句话就说:“经济工作与财政工作的总方针就是发展经济,保障供给”。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