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平邦:兔子的核聚变阳谋杀,鹰酱接得住吗?
中国自主的超导托卡马克EAST
2023年的12月29日,在四川省成都市,召开了一个叫做“核力启航,聚变未来”的可控核聚变未来产业推进会,会上,由中国核工业集团有限公司牵头,与另外24家包括央企、高校、科研院所和民营企业等实体,宣布组成中国的可控核聚变创新联合体,未来,这个联合体将会落实在“中国核聚变能源有限公司”的实体上,此外,国家还专设了一个创新基金,专为核聚变研发提供源源不断的资金支持。
你看,有意思的是,为了研发核聚变,这25家实体聚在一起,也在酝酿聚变。
中国的可控核聚变创新联合体----什么是联合体?就是以中核集团为首的这25个实体,一起来共同攻克核聚变技术商用化的诸关键技术难题,有高温超导磁体,有聚变反应堆材料,还有高性能储能等等,联合体的目的,也叫基本共识,是可望在2050年前,建成并运行能够发电的DEMO型反应堆,即核聚变示范堆。
一说到DEMO型反应堆,就想起电影《流浪地球》里的那1万台要把地球从太阳系推走的巨大的“行星发动机”,它们的原理,其实就是从地表、地壳采集矿石,然后以重核聚变技术,产生巨大的能量,每一台“行星发动机”应该就是一台DEMO型反应堆,《流浪地球》是个科幻故事,背景设计在2075年,其实,按照现在我们的这个可控核聚变创新联合体的中期规划,到2050年,还有26年,如果真的建成并运行了能够发电的核聚变示范堆,那到2075年,我们中国人建造出《流浪地球》里说的那种真正的“行星发动机”,理论上是完全可行的,当然,到那时候,我相信太阳也不会面临爆炸,人类会使用获得的可控核聚变技术实现更好的生活。
电影《流浪地球》里的核聚变“行星发动机”
其实,在2023年年中,国务院国资委就部署推进未来产业启航行动,而未来产业启航行动有六大方向:一量子信息,二未来能源,三空天科技,四未来智能,五未来健康,六未来材料,而可控核聚变技术已经被明确设立为启航行动未来能源分支里将得到国家支持的惟一方向----不过,这里还有要打一个破折号,因为现在按照中核集团官方口径,“惟一方向”已经改成了“重要方向”。
在20世纪科学家们其实就知道,当两个原子融合在一起形成新元素时,聚变就会释放出大量能量,而我们的太阳本质上就是一个巨大的聚变反应堆,其中超热的粒子以巨大的力量聚集在一起,形成新的粒子,并以热量的方式释放出多余的能量。
而中国科学家设计的所谓可控核聚变,就是被称为“人造太阳”,即中国自主研制的超导托卡马克装置(EAST),就是希望可以用它有效控制“氢弹爆炸”的过程;因为用于进行核聚变的原材料之一是海水中储量极其丰富的氘,每公升海水中就含有0.03克氘,氘是氢的同位素之一,也叫重氢,只要把0.03克氘放在核聚变反应里,就能产生相当于燃烧300升汽油的能量,现在中国科学家要做的,就是要把这个爆炸过程变得可控,想让它们怎么炸就怎么炸,不想让它们炸那它们就不能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