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文木:“公知”眼中“大国崛起”及其不可行性分析
前几年热播一部谈大国崛起的电视政论片,给人的感觉是已崛起的西方国家只长好看的脸蛋,不长难以启齿的臭脚丫子。改用一些人对其辩解的话说就是:脚丫子不代表西方崛起的本质;改用鲁迅在《文学和出汗》一文讽刺的话说就是:西方人流的汗都是香的,[1]或西方人从不流臭汗。片子看后给人暗示出结论只能是:中国要崛起,就得学西方人流香汗,不流臭汗;流香汗,就得像陈独秀那样穿上洋服,放下武器,“绘画绣花”式的崛起。果如此,陈独秀的路线就不会失败。
1920年陈独秀在《新年青》发文说什么“我承认人类不能够脱离政治,但不承认行政及做官争地盘攘夺私的权利这等勾当可以冒充政治。”[2]毛泽东针对陈独秀的”“那样雅致”的思维逻辑,则直接挑明了政治的本质,说:“革命不是请客吃饭,不是作文章,不是绘画绣花,不能那样雅致,那样从容不迫,文质彬彬,那样温良恭俭让。革命是暴动,是一个阶级推翻一个阶级的暴烈的行动。”[3]结果,话音刚落,当年4月便发生了“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大批共产党员人头落地。
这几年也有短视频播谈中国何以震感崛起的原因,大体语境也是由于中国人一开始就流香汗,不流臭汗,与陈独秀穿西服不同的是,这时的中国人换了西服(即西方文化),穿了唐服或汉服(即“五千年中华文化”)而崛起的。一句话,就是中国人打小就不打架,大了也不打架即从不“运用人民民主专政”。果如此,西方人就在19世纪中叶不可能打败“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清臣们;果如此,20世纪80年代末中国的改革就是另一种前景了,今天的遥遥领先的华为就不会出现了。基辛格看明白这点内他说:
他(赫鲁晓夫)在启动改革过程这方面,可谓是戈尔巴乔夫的祖师;改革的影响他并不了解,改革的方向却叫他追悔莫及。从这个角度来看,我们甚至可以说共产主义覆亡始于赫鲁晓夫。[4]
前一种只穿“西服”的意见的潜台词是诱使中国走西方的新自由主义道路,后一种只穿“汉服”的潜台词是诱使中国走戈尔巴乔夫的“民主社会主义”道路,总之就是不想让中国走不惧并随是可以“打架”即运用人民民主专政的科学社会主义道路。毛泽东看明白这点,1956年11月,毛他在中共八届二中全会上说:
我看有两把“刀子”:一把是列宁,一把是斯大林。现在,斯大林这把刀子,俄国人丢了。列宁这把刀子我看也丢掉相当多了。十月革命还灵不灵?还可不可以作为各国的模范?苏共二十次代表大会赫鲁晓夫的报告说,可以经过议会道路去取得政权。这个门一开,列宁主义就基本上丢掉了。[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