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杰振:称美国经济“一片大好”的,不了解背后的增长逻辑
【导读】本文为美国经济系列文章的第二篇。近期以来,美国经济数据看好,加之在美国卡车司机年薪17万美元、美国股市红火、就业恢复等一些热帖,似乎在传递一个理念:美国经济形势一片大好,美国赚钱也很容易。
当对美国经济的理解从表层的“消费经济”,逐渐深入到“赤字经济”“资产经济”和“货币经济”三个层次后,普通美国家庭的生活到底是家道从容,还是入不敷出?这个问题就特别清晰了。
上一篇文章《美国经济“一片大好”:漂亮的数据背后掩盖了什么?》简单讨论了美国GDP指标掩藏的部分问题,如以高价服务支撑增长、公司利润分红向上流动等,前者是增长问题,后者是分配问题。本文重点谈谈美国经济的增长逻辑。
美东时间3月28日,美国经济分析局公布了2023年GDP第三次估算结果[1],四季度实际GDP增幅比第二次估算调高0.2个百分点,年度实际GDP增幅2.5%,与前两次结果一致。相比2022年,2023年美国实际GDP同比增幅增加了0.6个百分点。
在美国国内,各界对经济的预期出现了明显的分化,白宫、美联储等高层官员认为美国经济“一片大好”,贝莱德等部分投行持谨慎态度,底层民众则分化严重。
从美国家庭的消费数据看,消费总量在增长、增幅快速回落,2021-2023年居民消费增量分别为1.8万亿美元、1.47万亿美元、1.06万亿美元。在居民消费中,二手车购置是最好的案例,2021-2023年二手车购置支出增量分别为793亿美元、-27亿美元、63亿美元。
图1:2023年2月-2024年2月间,美国低、中、高收入家庭的消费增速全部放缓,纵轴指信用卡消费的年同比增速。数据来自美国银行。
既然美国的消费增幅快速回落,美国经济2023年的增量又是从哪里来的呢?答案在美国经济的三层涵义里。
一、美国经济增长的第一层涵义是“赤字经济”
表面上看,战后的美国经济是由家庭消费支撑起来的,经济增长与否,只要通过CPI、就业等指标,就可以做简单预测。其实不然。
家庭支出增加是美国经济增长的第一来源,这是“明牌”。从美国各个时期GDP的增量分解来看,自二战后,居民消费占美国GDP的比重越来越高,相比之下中国的增长增量主要来自于居民购置住房、企业扩产和政府基础设施投资等(表1)。
伴随着居民消费的崛起,政府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持续下降,其中奥巴马、特朗普执政期间达到了最低点,政府开支对GDP增量的贡献率分别为5.2%、8.7%(表2)。拜登执政后,联邦、州及地方政府以大幅举债为代价,推动政府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快速提升,政府开支对GDP增量的贡献快速升至14.6%(表2),这也是拜登寻求连任的宣传口径,即所谓“拜登经济学”(Bidenomics)[2]。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