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磊:我对经济前景的几点看法


1.jpg

  【导读】(1)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表明,疫情后“消费严重不足”的判断并不符合事实。(2)所谓“消费严重不足”的直观感受并非全无道理可言,但这个道理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3)很多专家未必明白,当下疲弱的是房地产需求,而并不是民众日常生活的消费需求。(4)林毅夫说的对,“国进民退”并不是中国经济增长放缓的原因,而是中国经济增长放缓的结果。(5)中国经济增长放缓的根源既不在于“外力冲击”,更不在于“国进民退”,而是在于市场经济本身固有的经济周期。(6)“电商干掉商店”是高质量发展的必然结果,经济增速降下来未必是坏事,天塌不下来。(7)倡导“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绿色经济是当下推动共同富裕的现实抓手。

  一、消费需求“严重不足”吗?

  三年疫情之后,中国经济进入了一个前景不甚明朗的阶段。很多人认为,中国经济前景不明朗的症结,在于消费需求严重不足。

  对于“消费需求严重不足”的看法,我在2023年底撰文指出:“所谓消费疲软,实质上是房地产疲软,而并非日常生活消费疲软。”(参:《赵磊:房地产的出路,明确了!》,载“昆仑策研究院”公众号)

  对于我的这个判断,很多人的直观感受是“不以为然”。然而,之后陆续公布的统计数据,却证伪了“不以为然”的直观感受。

  2024年1月17日,在国务院新闻办举行的2023年国民经济运行情况新闻发布会上,国家统计局局长康义说:

  ——“2023年,最终消费支出、资本形成总额、货物和服务净出口分别拉动经济增长4.3、1.5、-0.6个百分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是82.5%、28.9%、-11.4%。”

  ——“2023年,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了47.1万亿元,固定资产投资规模50.3万亿元,内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了111.4%,比上年提高25.3个百分点。”

  2024年3月18日,在国新办举行的2024年1-2月份国民经济运行情况新闻发布会上,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刘爱华说:从数据来看,今年以来,市场销售持续恢复,服务消费潜力加快释放。1-2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5.5%。

  既然2023年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高达82.5%,而且2024年以来消费市场回复力度持续加快,那么所谓“消费需求严重不足”的判断就并不符合事实。

  换言之,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表明,鄙人关于“疫情后国内日常消费并不疲弱”的判断,基本上是符合事实的。

查看余下80%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赞赏备注

长按二维码打赏

评论(共3条)

大家都在看

热评文章
热点文章
热赞文章
3
在『红歌会App』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