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南:有个非常奇怪的现象,群众为何在包公祠跪哭?
(本文根据司马南老师视频节目整理,内容有删改)
著名的文艺评论家陈先义先生有一篇文章,标题为《三千个县委书记与我们党执政根基的稳固》。
陈先义说,最近,他读到北大博士冯军旗在河南新野县挂职两年时写的一个调查报告。
这篇调查报告深入剖析了中国县级基层官场的真实情况,利用丰富而具体的事例,为我们揭示了基层问题的核心所在。冯军旗所强调的一个关键问题尤其引人深思——县级基层一手遮天,恶性循环,造成中国县域经济发展不起来,大城市却越来越臃肿,这加速中国发展的不平衡现状。
陈先义认为,不管从那个角度说,冯军旗都是一个有责任感的学者。他在文中不仅提出了这些问题,还对中国基层现状有分析。
陈先义先生是河南人,他指出这些问题,不仅在河南,在相当多的农村都是客观存在。比如,县级政权家族化的问题,即县委政府至各部门均被家族势力所垄断,权力在亲戚间流转。如此来看,请问这个县的治理是否会存在天大的不公?
而且最近有一个非常奇怪的现象,一个刚刚脱贫的县,是一个连政府日常性开支都成问题的穷县,可是抓到的贪官,居然可以贪到千万甚至上亿,河南多个县已经抓出不少这样的县级干部。
我们党中央和政府的所有文件,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关注广大百姓的福祉。这些文件经过省级、市级的层层传递,最终都需落实在县级层面。县作为直接与老百姓互动的基层单位,面对的是成千上万的基层群众,因此县级政权的构建无疑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坚实基础。
陈先义先生曾提出,若这一基础发生动摇,将如同地动山摇般带来严重的后果。我们日常纷繁复杂的工作,其核心目标都是为了底层百姓,若这个底层百姓发生了问题,那么我们的政权会不会不稳固?
关于冯军旗的报告陈先义先生也看了一个大概,他列举的那些问题说是毛骨悚然也不为过。
为什么呢?
因为转来转去,县里执掌权力的都是几家亲戚。
家天下的政权,怎么给老百姓服务啊?再重要的问题,几家一串通,问题就解决了,集体的财产就可能变成一小撮人私有的。老百姓有的不满,有的冤屈,你如果上访,那随时可能成为钉子户,被列为社会不稳定之因素。
尽管乡村中确实存在少数喜欢闹事的人,但我们必须认识到,这只是个别现象,大部分乡村群众都是通情达理的。但是这些人以及他们的麻烦和问题一旦进入县级干部眼里,甚至影响了县级干部的晋升,这些人便会从此不得翻身。
这些家族式治理者掌权一个县域的现象,在中国县级社会里是带有普遍性。记得河南有个县级干部作为典型人物、大众榜样去世了,这是共产党人的一个榜样,这本应是该县继承其精神品格的契机,但是这个县的地方政府为了向上级表示对这个典型的巨大重视。采用什么方法呢?采取的居然是把他的孩子们大多提拔为县里的领导干部,使这一家子都成了官员。如果这个老领导还在,他活过来,能理解这事吗?这是对他个人的安排,还是共产党员的初心呢?